秋雨叹

· 陆游
淙淙雨声泻高秋,稻粱浸澜雨不休。 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 一身穷困未暇恤,如此无事理有不。 圣言古训举不验,简编可用汗马牛。 呜呼有粟吾得食,夜睡何时得安席。 我生犹及宣和年,建炎以来身所历。 高皇一言感天地,盗贼千群扫无迹。 疽囊虽惨固可医,谁为圣代施针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淙淙(cóng cóng):形容流水发出的轻柔的声音。
  • 稻粱:稻谷与高粱,这里泛指粮食作物。
  • 浸澜:沉浸、波澜。
  • 志士仁人:志向高远、品德高尚的人。
  • 孤臣孽子:孤立无助的远臣和贱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 宣和:宋徽宗的年号。
  • 建炎:宋高宗的年号。
  • 高皇:这里指宋高宗。
  • 疽囊:毒疮。

翻译

轻柔的雨声在深秋倾泻而下,粮食作物浸泡在雨中不停歇。志向高远和品德高尚的人万般泪水,遭遇艰难困苦的人有无尽的忧愁。自己一身穷困都没来得及顾恤,像这样没有事理会有不对。圣人的言论和古代的训诫都举用而不被应验,书籍简册多如牛牛毛却也没用。哎呀有粮食我才能得到食物,夜里睡觉什么时候才能安稳地睡在席子上。我出生还赶上了宣和年间,建炎以来亲身所经历的。宋高宗的一句话感动天地,盗贼一群群都被清扫得没有踪迹。毒疮虽然凄惨但本来是可以医治的,谁为圣明的时代施行针砭救治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雨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忧虑和感慨。诗中通过描写雨声、稻粱被雨浸泡,以及志士仁人和孤臣孽子的不同心境,展现出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们的愁苦。诗人感慨自己生活困苦,对圣人言论和古训在现实中不能发挥作用表示无奈。回忆起宣和年和建炎以来的经历,提到高皇的言语曾有着巨大影响。最后以疽囊作比喻,希望有人能为当世解决问题。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陆游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与忧虑。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