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闻雁有感
从军昔戍南山边,传烽直照东骆谷。
军中罢战壮士闲,细草平郊恣驰逐。
洮州骏马金络头,梁州毬场日打毬。
玉杯传酒和鹿血,女真降虏弹箜篌。
大呼拔帜思野战,杀气当年赤浮面。
南游蜀道已低摧,犹据胡床飞百箭。
岂知蹭蹬还江边,病臂不复能开弦。
夜闻雁声起太息,来时应过桑乾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戍(shù):防守,守卫边疆。
- 传烽:传递烽火,古代边防汇报军情的信号。
- 东骆谷:在今陕西周至县西南,是古代交通要道。
- 恣(zì):任意,放纵。
- 洮(táo)州:地名,在今甘肃临潭县西南。
- 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代表马的名贵。
- 毬(qiú)场:古时的球场,“毬”同“球” 。
- 和(huò):在诗中是掺和的意思。
- 箜篌(kōng hóu):古代弦乐器,类似现代的竖琴。
- 低摧:低沉抑郁。
- 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此处“据胡床”表示悠闲自在的样子。
- 蹭蹬(cèng dèng):本指路途险阻难行,这里指仕途坎坷、遭遇不顺。
- 桑乾碛(sāng gān qì):地名,桑乾河畔的沙漠地带,“碛”指沙漠。
翻译
往昔我参军戍守在南山边上,传递军情的烽火直照到东骆谷。军中停止作战后壮士们有了闲暇,在那细草如茵的平坦郊野尽情纵马驰骋追逐。洮州的名贵骏马戴着金络头,在梁州的球场上天天都有人玩球。用玉杯盛着酒掺和着鹿血,女真族投降的俘虏弹奏着箜篌。曾大声呼喊着拔取敌旗渴望在野外作战,当年杀敌的腾腾杀气染红了脸庞。向南游历蜀道时心情已低沉压抑,但依然坐在胡床上快速射出百箭。哪里知道如今仕途坎坷回到江边,生病的手臂再也不能拉开弓弦。夜里听到大雁的叫声不禁长叹,大雁飞来时应该经过了桑乾河边的沙漠。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回忆过往军旅生活与现实心境的感慨之作。开篇几句描绘了往昔从军时守卫边疆、军中闲暇的热闹场景,展现出当年的豪迈意气与壮阔军旅画面,如 “传烽直照东骆谷” 可见军情紧急时的紧张氛围,而“细草平郊恣驰逐”又体现出暂时和平时期将士们休闲游乐的状态。接着通过描述骏马、打毬、饮酒等生活片段,进一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军旅生活。
诗中“大呼拔帜思野战,杀气当年赤浮面”生动刻画了自己当年渴望战斗、热血杀敌的英勇形象。然而“南游蜀道已低摧”等句,转折到如今的遭遇,人生变得坎坷不顺,疾病缠身,连开弓射箭都已力不从心,与前文的豪情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夜闻雁声起太息”,借夜雁的叫声引发深深叹息,又提到雁经过桑乾碛,增添了一份对往昔、对边关的复杂怀念与伤感之情。整首诗感情跌宕起伏,通过今昔强烈的对比,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壮志未酬、身心衰退的无奈与悲哀,以及对曾经金戈铁马岁月的留恋,充满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