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
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
灯笼一样薄腊纸,瑩如云母含清光。
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
书生白首故习在,颠倒简牍纷朱黄。
短檠虽复作老伴,目力眩晃不可常。
平生所好忽入手,摩挲把挈喜欲狂。
兰膏潋滟支达旦,秋雨萧瑟输新凉。
讨论废忘正涂乙,遂欲尽发万卷藏。
所嗟衰病终难勉,非复当年下五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灵芝:古代比喻美好的住处或人才出众的地方。
- 榻:床铺。
- 栖僧廊:僧房或僧侣居住的地方。
- 钟声才定:指寺庙里的钟声刚停止。
- 履声集:指僧众的脚步声聚集起来。
- 弟子堂:僧侣学习经文的场所。
- 薄腊纸:质地薄而透明的蜡纸。
- 瑩如云母:像云母那样晶莹透亮。
- 奔车:疾驰的马车,比喻时间飞逝。
- 颠倒简牍:书籍翻得乱七八糟,形容忙碌无序。
- 短檠:小型的灯台,此处指读书用的油灯。
- 摩挲:用手抚摸。
- 潋滟:形容液体流动或光泽闪动。
- 秋雨萧瑟:秋天的雨声,带有一种凄凉之感。
- 涂乙:修改文字,涂改批注。
- 五行:古代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此处暗指科举考试的五经。
翻译
当我十六岁初次踏入名利场,寄宿在僧人的禅房里暂居。寺庙的钟声刚停,僧众们就纷纷来到弟子堂,分成两边听课。那蜡纸做的灯笼薄如蝉翼,如同云母般透出清冷的光芒。我回家后想静心学习却始终没有空闲,时光匆匆如马车疾驰而过。
书生直到白头,依然保持着旧习,书籍散乱,涂满了红笔批注。虽然小小的油灯成了我的老朋友,但视力模糊,无法长时间阅读。突然间,我得到了一件心仪已久的宝贝,欣喜若狂地摩挲把玩。夜晚,灯火通明,直到天明,仿佛连秋雨带来的凉意都无法夺走这份喜悦。沉浸在书海中,忘记了疲倦,甚至想把所有的藏书都翻阅一遍。
然而,遗憾的是,我衰老多病,终究难以实现这个愿望,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能轻松应对科举考试的五经。
赏析
陆游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线索,回忆了他十六岁时初入名利场,与僧人共处的时光,以及后来对知识的渴望和无奈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灯笼的细节,如其透明且清冷的光,象征着知识的光明和求知的不易。同时,诗人感叹岁月如梭,书生生涯的忙碌和白首的疲倦,表达了他对学术的热爱和对青春流逝的惋惜。最后,诗人在老年时仍保持对知识的热忱,却因身体原因而不能尽展才华,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