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居杂兴六首

· 林逋
四壁垣衣钓具腥,已甘衡泌号沉冥。 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 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 茅君使者萧闲甚,独理丛毛向户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垣衣:墙上的青苔。垣,yuán。
  • 衡泌:指隐居之地。
  • 沉冥:隐居匿迹。
  • 伶伦:古代乐官。
  • 侯白:隋代的幽默才子。
  • 茅君:汉代的仙人。

翻译

四周墙壁上有青苔,渔具带有腥味,已经甘愿在这隐居之地过着隐匿的生活。近来像乐官伶伦没有了侯白那样,从前有像卫青那样的奴仆。对着花月带着病弱的心怀翻看酒谱,把那清幽的心意寄托在茶经上。茅君的使者非常逍遥安闲,独自整理那丛生的乱毛对着庭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场景和心境。诗中通过对居处环境和日常活动的描写,如墙壁的青苔、有腥味的渔具,表现出一种质朴自在的隐居氛围。“已甘衡泌号沉冥”体现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状态的满足与安于归隐。借用侯白和卫青的典故,略带一丝感慨。而“花月病怀看酒谱”“云萝幽信寄茶经”则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闲情雅趣与内心的寄托。最后提到茅君使者的萧闲,进一步烘托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整诗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闲适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林逋

林逋

林逋,字君复,又称和靖先生,汉族,浙江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人,一说杭州钱塘,北宋著名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1028年(天圣六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林逋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 3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