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来朋友多称所交某公某卿为老师者因赋一首

年来俗客似禅缁,开口人人王老师。 何处得鳞皆透网,谁家有米各经筛。 本无桀溺问奚自,刚道刘君胜自知。 此语但能亏雅道,旁观冷眼为攒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禅缁(chán zī):指佛教徒。
桀溺:春秋时的隐士。

翻译

近年来的凡俗之客好像佛教徒一般,开口闭口人人都是王老师。 哪里能做到像鱼一样都能逃脱网的束缚,又有谁家的米都经过了筛选呢? 本来就没有像桀溺那样的人来询问从何处来,却刚硬地说刘君胜过自己知道。 这种话语只会损害高雅的道德风尚,旁观的人都冷眼相看,为之皱眉。

赏析

这首诗讽刺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人随意称呼他人为“老师”的现象,表达了作者对这种风气的不满。诗的首句描述了近年来的一种社会风气,人们随口称别人为“老师”,显得过于随便。接下来的两句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这种现象的不合理性,好像人人都能轻易逃脱困境,家家的米都毫无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后两句进一步指出这种随意的称呼和言论损害了高雅的道德标准,引起了旁观者的不满。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反映了作者对真正的道德和文化的追求。

林希逸

宋福州福清人,字肃翁,号竹溪、庸斋。理宗端平二年进士。善画能书,工诗。淳祐中,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中,迁司农少卿。官终中书舍人。有《易讲》、《考工记解》、《竹溪稿》、《鬳斋续集》等。 ► 8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