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 · 说难 · 智子疑邻

· 韩非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拼音

译文

宋国有个富人,有一天下雨(那个富人家的)墙(被)毁坏。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他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幹的。

注释

宋:宋国。 富人;富裕的人。 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 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小偷,在这里动词活用为名词。 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表修饰。 果:果然。 亡:丢失。 家:指这家人。 甚:很,非常。 智其子:意动用法,以……为智。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智,认为……聪明。 将:就会。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题目是后者加的。这则故事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宋国,古代的一个国家。
  • 雨(yù):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 :修补。
  • 邻人之父(fǔ):邻居家的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
  • 亦云:也这样说。
  • :晚上。
  • :果然。
  • :丢失。
  • :以……为聪明 ,意动用法。

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家的院墙坍塌了。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盗贼是隔壁那个老人。

赏析

这则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宋国家庭的事件,蕴含深刻的哲理。故事简洁明快,以小见大,揭示了人性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偏见:对亲近者的意见轻易认同,对关系疏远者即使意见相同却无端怀疑。这告诉人们,在听取意见时,不应受亲疏关系的影响,而应该客观公正地看待别人的建议,不能仅因说话者与自己的关系来判断对错,否则很容易得出错误结论,产生误解他人等不良后果。 它借助简洁的故事情节,传达出具有警示意义的社会人生道理,语言质朴浅显,却耐人寻味 。

韩非

韩非

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韩非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馀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视,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用,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史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可知当时秦王的重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 2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