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注释
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范子丰:苏轼的儿女亲家。
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此处是建造宅院的意思。
两税:夏秋两税。
助役钱:根据当时的免役法,豪绅、官吏等为免于服役而支付的钱。
胜:优美、美好
序
元丰二年,苏轼由于和当时主张变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于是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开荒种地,游乐于山水间,咏唱江山,感怀英雄,抒发郁闷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皋亭:在黄州,苏轼曾寓居于此。
- 峨眉雪水:指长江水的源头是峨眉山融化的雪水。
- 两税:夏秋两季征收的田赋。
- 助役钱:实行免役法后,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所征收的钱。
翻译
从临皋亭往下走几十步,就到了大江边,江中的水大半是峨眉山上的雪水融化而来的,我吃喝洗漱都取自江水,又何必一定要回到故乡呢!江河、山川、清风、明月,本来就没有固定的主人,有闲情雅致来欣赏享用的人便是它们的主人。听说范子丰新建了园林池沼,和这里相比哪个更好呢?这里比不上(范氏园林)的地方,不过是没有夏税和助役钱这些赋税罢了 。
赏析
这篇短文尽显苏轼豁达超脱、随遇而安的心境。开篇点明居所离大江很近且江水源于峨眉雪水,生活用水皆取自于此,一句“何必归乡哉”便展现出苏轼适应黄州生活,不执着于故乡的洒脱。“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这一妙语,将自然万物看作无主之物,谁能悠然欣赏便能成为其主宰,体现出苏轼独特的审美和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追求。拿范子丰新建的园林与之对比,还自我调侃此地仅多了赋税,语言幽默诙谐。全文虽短,但以小见大,字里行间渗透着苏轼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钦佩其乐观向上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