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 洪都

到得洪都又一年,祖生击楫至今传。 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 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
拼音

注释

洪都:旧南昌府的别称。隋、唐、宋三代曾以南昌为洪州治所,又为东南都会,因而得名。这里指江西省的南昌市。 祖生击楫:祖生,祖逖。击楫,敲打船桨。祖逖率师渡江北伐,中流击楫,立誓说,如果不能平定中原而再渡江者,有如大江。 闻鸡:这里化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晋书·祖逖传》:“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祖逖和刘琨年轻时都有大志,互相勉励振作,因此听到鸡鸣就起床舞剑。后以“闻鸡起舞”比喻有志之士奋起行动。南天雨:指在南方的战斗生活。 挥北地鞭:指北方的战斗生活。 鬓雪:两鬓飞霜。 彩云:指马列主义真理。 年年:每年。 处处鲜:祖国河山的锦绣前程。江草江花:比喻新人新事。

《七律·洪都》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风格上具有作者青壮年时期诗词那种豪气张扬、气势雄浑的一贯特点而且表现了他在艰辛探索中急切进取的伟大政治家情怀。

赏析

诗人怀着重上井冈山的豪情巡视,南昌“八一”起义,中国工农红军的诞生地,自然而然联想起历史上祖逖击楫、立誓报国的往事。对长期的革命战斗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颈联陡转,看似“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实是对祖国未来的展望和憧憬。诗的意境雄浑,气象恢弘,意蕴深长。 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首联以诗人到历史名城洪都之行起兴,引发思古之情,藉以通过“祖生击楫”典故的运用,表达坚持革命事业的信念。 颔联生动形象地对诗人大半生的革命生涯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久听南天雨”即是诗人对自己在南方经历种种急风暴雨革命斗争经历的回忆。“曾挥北地鞭”同样是诗人对自己在北方几十年戎马生涯的一种概括总结。可以说,诗人在首联和颔联引用祖逖北伐和祖逖、刘琨闻鸡起舞的典故,意为表现对以往革命斗争的回顾、歌颂之情和表达继续革命的雄心壮志。 颈联以对比的手法表现诗人对祖国新天地与光明前途的瞻望。诗人自己虽然老了,但是祖国却“彩云长在有新天”。尾联是说革命自有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强,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接班人的殷切期望与热情激励。全诗意蕴深长,用典恰当,气势豪迈,格调昂扬。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洪都:今江西南昌。
  • 祖生击楫:祖生,即祖逖(tì),晋代名将。《晋书·祖逖传》记载: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表示决心收复失地。击楫,敲打船桨。

翻译

到了洪都又过了一年,祖逖击楫的故事至今流传。长久地听到鸡叫如同听到那南国天空的雨声,曾经立马挥动马鞭转战北方之地。两鬓白发如雪花般飞来已成为无用之人,如彩云长久存在就会有崭新的天地。年年都是后浪推动着前浪,江边的花草处处都那么新鲜。

赏析

这首诗是毛泽东于 1965 年在江西南昌所作。诗中通过“祖生击楫”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自己往昔岁月的感慨。“闻鸡久听南天雨,立马曾挥北地鞭”既写出了作者过去的经历,又展现出一种豪迈的气概。“鬓雪飞来成废料,彩云长在有新天”有对时光流逝、自己渐老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最后“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则体现出新生力量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景色描写寓意深刻。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既表达了个人的情思,又蕴含着对历史和时代的思考。

毛泽东

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 1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