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二子说

· 苏洵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拼音

注释

轮:车轮。 辐: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 盖:车上的伞盖。 轸: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一说为车箱底部四周的横木。 职:专职、专用。 轼:设在车箱前面供人凭倚的横木。 为:用处。 虽然:即使这样。然,这样。 去:除去。 惧:担心。 外饰:在表面上有所掩饰。外,外表、外在;饰,装饰。 辙:车轮碾出的印迹。 与焉:在其中。与,参加、参与。 仆:倒下。 毙:死。 患:祸患。 免:避免。苏辙个性较为平和淡泊,苏洵预料他会超然福祸之外,所以给他取名为“辙”,希望他安度一生。

本文出自宋·苏洵《嘉祐集·卷十五·〈杂文二十一首·名二子说〉》,写为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命名的缘由,表达了对儿子的希望与告诫,并介绍了二子的性格和名字由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车轮。
  • (fú):连结车辋和车毂的直条。
  • :车篷。
  • (zhěn):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
  • :车厢前供人凭倚的横木。
  • :车轮碾过的痕迹。

翻译

车轮、车辐、车篷、车轸,都对车子有其职责,而只有车轼好像没什么用处。尽管这样,要是去掉车轼,那么我就看不出那是一辆完整的车了。轼儿啊,我担心你不会修饰自己的外表啊。天下的车子,没有不顺着车辙走的,然而说起车子的功劳,车辙却不参与其中。尽管这样,车子翻倒马匹死去,灾祸却也不会波及车辙,这样来看,车辙呀,是善于处在祸福之间的。辙儿啊,我知道你能平安免祸啊。

赏析

这篇文章虽是说车,实则是借物喻人,通过对车轮各部分作用及车辙特点的描述,表达了对两个儿子的期望和告诫。以“轼”来提醒苏轼要懂得掩其锋芒,不可过于张扬。以“辙”来说明苏辙做人能免祸,低调沉稳。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含义深远,体现了苏洵对儿子们的关爱和良苦用心,也展现了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深沉的父爱。

苏洵

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