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路局苲。 虎豹嗥动,鸡惊禽失。 群鸣相索。 登高山,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陌上桑:可以理解为田间的桑树,这里指诗篇名。
  • 窘步:使脚步困窘,即行走艰难的样子。
  • 局苲(zhǎ):形容处境困迫。
  • 嗥(háo):(野兽)大声叫。

翻译

离开故乡,辞别家中屋宅。远远地去从军成为万里外的行客。拨开荆棘,寻找田间小路。侧身独自艰难行走,道路困迫难行。虎豹大声吼叫,鸡惊飞禽鸟失散。众多鸣叫相互求索。登上高山,无奈要踏上巨石。树木丛生繁茂错乱。睡在蒿草间,在松柏下遮荫。泪水和着雨水打湿脸面沾湿了枕席。陪伴的行旅孤单,一天天渐渐凋零。惆怅地暗自怜惜。彼此痛心惋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军者远离家乡、历经艰难困苦的情景。诗中通过“弃故乡”“远从军”等表述展现了背井离乡的无奈;“披荆棘”“路局苲”等细节突出了路途的艰难险阻。“虎豹嗥动”等描写营造出了恐怖、危险的氛围。“树木丛生郁差错”等则显示出环境的复杂与恶劣。诗中还描写了主人公的痛苦与悲伤,如“涕泣雨面沾枕席”等。整首诗以直白而简洁的语言,生动地刻画出了远行者的艰辛与悲凉,表达了对他们遭遇的怜悯与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从军者的身世之叹。

曹丕

曹丕

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之后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 6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