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季梁谏追楚师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 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熊率且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 王毁军而纳少师。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 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牲牷肥腯,粢盛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瘯蠡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君虽独丰,其何福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拼音

所属合集

#古文观止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楚武王:春秋时楚国国君。
  • :诸侯国名。
  • :地名。
  • 斗伯比:楚国大臣。
  • 少师:官名。
  • :骄纵,自大。
  • 羸(léi):使……瘦弱,文中指摆出弱小的样子。
  • 季梁:随国大臣。
  • 牲牷(quán):祭祀用的纯色全牲。
  • 肥腯(tú):肥壮。
  • 粢盛(zī chéng):指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 谗慝(tè):邪恶。
  • 禋(yīn)祀:古代烧柴升烟以祭天。

翻译

楚武王侵犯随国,派薳章去要求议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议和。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们在汉东一带不能得志,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充三军,装备了武器,用武力去威胁他们,他们就会因害怕而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我们,所以很难离间他们。汉东的国家,随国是最大的。随国一骄傲自大,就必然会抛弃小国。小国离散,对楚国是有利的。少师骄傲自大,请让我们的军队假装弱小来使他更加骄傲。”熊率且说:“季梁在随国,这有什么用呢?”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少师得到随国国君的宠信。”楚国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少师回去后,请求追击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制止随侯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表现出的弱小,是在引诱我们,国君您为什么急于追击呢?我听说小国能抵御大国,是小国君主遵循道而大国君主荒淫放纵。所说的道,就是忠于人民而取信于神。国君思考如何让利于人民,这就是忠;祝史真实地祝祷,这就是信。现在人民饥饿而国君放纵私欲,祝史虚假地祭祀,我不知道这样能行。”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畜都很肥壮,祭祀的谷物也都很丰盛,怎么还说不诚信呢?”季梁回答说:“人民,才是神的主人。因此圣明的君王先使人民安定,然后才致力于祭祀神。所以奉献牺牲时祝告说‘又肥又壮。’这是说人民的财力普遍富足,说牲畜肥大而且繁殖众多,说牲畜不生病没有寄生虫,说祭祀备用的牲畜都很完备。奉献谷物时祝告说:‘洁净的谷物很丰盛。’这是说没有耽误农时人民和睦年成丰收。奉献甜酒时祝告说:‘美酒好啊。’这是说上下都有美好的品德而没有违背本心的。所说的香气,就是没有邪恶。因此致力于农时,修明五教,亲近九族,来举行祭祀。这样人民和睦而神明就会降下福泽,所以一举一动都会成功。现在人民各有自己的心思,而鬼神没有主人,国君您即使独自祭品丰富,那会有什么福泽呢?国君您暂且致力于修明政事并亲近周边友好的国家,也许能避免灾祸。”随侯感到恐惧而开始修明政事,楚国也就不敢攻打随国了。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楚国试图用计使随国犯错以便攻打,而随国的季梁识破了楚国的计谋并劝谏随侯不要中计。季梁一针见血地指出所谓的道即忠于民、信于神,强调人民在国家中的重要性,治国应先注重人民的福祉而后才是祭祀,其观点具有深刻的政治智慧和远见卓识。通过双方的对话和策略斗争,展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和外交策略。同时也突出了季梁的远见和智慧,对随国避免灾祸起到了关键作用。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