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竹杖赋
沈冥子游巴山之岑,取竹于北阴。便娟高节,寂历无心,霜风色古,露染班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沈沈。文不自殊,质而见赏,蕴诸鸣凤之律,制以成龙之杖。枝条劲直,斌色滋,和轮人之不重,待羽客以相贻。青春欲暮,白云来迟,谋于长者,操以从之,执末而献,无因自持。诸庶虽甘,不可以倚;彼藜虽实,不可以美。未若处不材之间,当有用之始。鲁分以爵,汉锡以年。昔尚尔齿,今优我贤。书横机,玉尘筵,则函之以后,拂之以前。尔其摘芳林沼,行乐轩除,尊卑之垂悦,随上下之游纡。夫寄根江南,渺渺幽潭,传节大夏,悠悠广野,岂比夫接君堂上之履,为君座右之铭,而得与绮绅瑶,出芳房于蕙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冥子:指隐士或有才之人。
- 巴山之岑:巴蜀之地的高山。
- 北阴:山北,古代方位术语,指背阳的一面。
- 便娟:形容竹子形态柔美。
- 龙钟:形容老态龙钟。
- 幽翳:幽深隐蔽。
- 鸣凤之律:比喻高雅的音乐或人才。
- 成龙之杖:指制作成精美的手杖,象征权力或尊贵。
- 龙钟之族:指老弱之辈。
- 青春欲暮:春天快要过去。
- 白云来迟:意指时光流逝,岁月如白云般飘过。
- 鲁分以爵:鲁国的封赏,此处指得到官位。
- 汉锡以年:汉朝赐予长寿,此处指长寿之恩。
- 绮绅瑶:华丽的佩饰,喻指贵重物品。
翻译
在巴山深处,有一位名叫沈冥的隐士,他在北坡采得了一根修长柔美的竹子。这竹子高洁挺拔,静默无言,经受过霜风的洗礼,露珠染上了深深的斑纹。它常常陪伴着老弱的人们,生活在幽深的环境中,虽然平凡,却因其质朴而受到赞赏。这竹子蕴含着高雅的旋律,被制成了一支珍贵的手杖,它的枝条坚韧挺直,色彩鲜艳,让人感觉轻盈,等待着有缘人赠予。随着春日的远去,岁月匆匆,他决定将竹杖交给长者,跟随他们一同出行。虽然竹杖本身美味,但不可依赖;路边的藜草虽然丰实,也不能视为佳肴。比起这些,竹杖更愿意处于无用的状态,因为它知道在恰当的时候,会有新的价值显现。就像鲁国的封赏,汉朝的长寿,虽然曾经看重他的智慧,如今却更欣赏他的谦逊。他将竹杖放在织机旁,玉尘铺垫的桌上,当作一种珍藏,或在打扫时使用。竹杖见证了他在花草丛中漫步的乐趣,无论是尊贵还是平凡的人,都因它而感到喜悦。它来自江南的幽潭,传递着大夏的坚韧,在广阔的原野中留下了印记。这竹杖并非只为装饰厅堂,也不只是座右铭,而是如同绮丽的佩饰,从蕙香四溢的庭院中走出,增添了生活的色彩。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节竹杖的历程,展现了作者庾信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竹子的品质——坚韧、高洁、无心,象征了隐士的品格和智慧。随着时间的推移,竹杖从自然的馈赠变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诗人借此寓言,表达了对于仕途浮沉的淡然态度,以及对朴素生活的向往。同时,竹杖的用途变化,也暗示了生命中的角色转换和价值实现,既有个人的谦逊与低调,也有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人生的哲理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