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拼音
译文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你要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用心改去以前的不好的习惯,一心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希望。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以后回来,又仅仅是以前那样的小人物,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来见你的父母亲戚同乡和老朋友呢?
记住!记住!“勤奋学习,不要愧对了父母”这一次行程,要千万努力呀!
注释
盖:如果。
足:足够。
汩:搅乱,扰乱他,沉没。
故:因此。
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
膝下:借指父母。
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
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作文:写文章。
好:喜好。
遣:打发,让……走。
及:趁着。
夙:早晨。
徒:白白地。
序
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谨起居、谨言谈、谨交友,敦厚忠信,见善思齐等 。
朱熹教导儿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奋学习,有所作为;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盖:如果。
- 膝下:借指父母跟前。
- 汩(gǔ):搅乱,扰乱。
- 故习:旧的习惯。
- 伎俩:旧日的办法、本领。
- 乡党:乡里、家乡的人。
-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夙,早。兴,起来。寐,睡。
- 无忝(tiǎn):不要辱没。忝,羞辱。
翻译
如果你爱好学习,在家中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到千里之外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喜爱学习,已经没有可以指望的道理了。然而现在派你出去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被日常事务扰乱,不能专心一意地学习。加上父子之间,我也不想日日夜夜督促责备你。而且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让你出去走一趟。你如果到了那里,能奋发努力,有所作为,奋力改掉以前的不好习惯,始终勤奋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有期望。如果不是这样,那便白白地浪费精力。就跟在家里一样,以后回来,又只是个老样子的人,不知道你准备用什么样的面目去见你的父母亲戚、家乡故旧呢? 记住!记住!“早起晚睡,不要辱没了你的父母!”这次出行,千万要努力。
赏析
这是朱熹写给长子朱受之的一封信。信中言辞恳切,从学习的根本态度讲起,表达了对儿子深深的期望和谆谆教诲。 开篇直截了当地指出如果儿子好学,不必离家千里求学,而如今安排他远行求学,是诸多顾虑综合的结果,如怕儿子受俗务干扰、父子相处难以单纯督促学习以及缺乏朋友交流等 。接着殷切鼓励儿子到了外地要奋发向上,改掉不良习惯,努力学习,否则便觉得归来时无脸面对家人乡亲。最后引用“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再次强调要努力学习不辱家门。整封信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字里行间流露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成长的高度关注和对其学业进步的殷切期盼 ,满含着深沉真挚的父爱与对为人品质的教育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