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寺奉礼郎李贺歌诗集序
注释
- 太常寺奉礼郎:古代官职名。
- 缄(jiān)书:书信。
- 亟(jí):急忙。
- 集贤学士:官职名。
- 元和:唐宪宗年号。
- 箧(qiè)帙:书箱。
- 长吉:李贺的字。
- 鲸呿(qū)鳌掷:形容文辞气势磅礴。
- 陊(duò):倒塌。
- 梗莽:杂草丛生。
- 呿(qū):张口貌。
翻译
大和五年十月中,半夜的时候,屋舍外有急呼递进书信的人。我说:“一定有异常情况。”急忙取火来,等到打开它,果然是集贤学士沈子明的一封书信,信上说:“我已故的朋友李贺,在元和年间情谊非常深厚,日夜一起生活起居饮食。李贺将要死的时候,曾经把他生平所写的歌诗交给我,分成四编,总共一千首。这几年来四处奔波,实在已经丢失很多。今天晚上醉酒醒来,再也睡不着,就整理书箱,忽然找到了以前李贺交给我的诗。思考过去的事情,凡是和李贺谈话游玩,一个地方,一种物候,一天早晚,一杯酒一顿饭,都清清楚楚没有忘记舍弃的,不自觉地就流出眼泪。李贺又没有家室子弟,没有办法给予供养抚恤慰问,常常遗憾想念这个人、吟诵他的言辞也就到此为止了。您和我关系好,给我的《贺集》写序,好好讲讲它的由来,也稍稍能缓解我的心意。”我那晚没能写信说明不能这样做,第二天就去拜见沈公道歉,并且说:“世人都说李贺才华绝伦超出前人。”辞让。过了几天,我深深地思考沈公说:“您在诗方面深邃美妙奇特渊博,而且又完全了解李贺的得失长短。现在如果确实叙述李贺而不推辞,一定不能符合您的心意,怎么办呢?”又去道歉,极力说明不敢叙述李贺的原因,沈公说:“你如果这样,这是应当怠慢我啊。”我因此不敢再推辞,尽力为李贺作序,然而非常惭愧。 皇家子孙李贺,字长吉。元和年间,韩愈吏部也很称道他的歌诗。像云烟连绵,不足以形容他的姿态;像水流悠长,不足以形容他的情感;像春天生机勃勃,不足以形容他的和煦;像秋天明净,不足以形容他的格调;像迎风的船帆和上阵的战马,不足以形容他的勇敢;像有刻纹的陶棺和有篆文的鼎,不足以形容他的古朴;像应时的鲜花和美丽的女子,不足以形容他的艳丽;像荒弃的国家、倒塌的宫殿,杂乱的草木和坟墓,不足以形容他的怨恨悲愁;像鲸鱼张口、大龟跳跃,像牛鬼蛇神,不足以形容他的虚幻荒诞。大概是《离骚》的后代,道理虽然比不上,文辞或许超过了。《离骚》有感怀抱怨讥刺愤恨,说到君臣治理混乱,有时会用来激发人的心意。但李贺所写的,没有这些!李贺能够追寻探究前代的事情,所以深深叹息和遗憾古今未曾有过记载的,像《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他获取情状,远离常规很久远,在笔墨蹊径之间,也实在不能理解。李贺活了二十七岁就死了,世人都说:“假使李贺暂且没有死,稍微加以道理的提升,能比得上《离骚》也是可以的。” 李贺死后十五年,京兆杜某为他写序。
赏析
这篇序文首先叙述了收到沈子明请求为李贺诗集作序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李贺的敬仰和推辞的矛盾心理。接着详细描绘了李贺诗歌独特的艺术风格,如姿态、情感、格调等都非常独特不凡。强调了李贺诗风的奇幻荒诞,还指出他不同于《离骚》有政治寓意,而多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和表达独特情感。最后提及李贺短命以及人们对他才华未完全展现的惋惜。整体上,全面展现了李贺在诗坛的独特地位和其诗歌的艺术价值,也凸显了杜牧对李贺的高度评价和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