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 · 朝天子(二首)
山中杂书
醉余,草书,李愿盘谷序。青山一片范宽图,怪我来何暮?鹤骨清癯,蜗壳遽庐,得安闲心自足。蹇驴、和酒壶,风雪梅花路。。
春思
见他,问咱,怎忘了当初话?东风残梦小窗纱,月冷秋千架。自把琵琶,灯前弹罢 。春深不到家,五花、骏马,何处垂杨下。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李愿盘谷序:韩愈有《郑李愿归盘谷序》,言盘谷“泉甘而土肥”,是“隐者之所盘旋”的地方。生活在那里,“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正是作者“山中”生活的一个写照。
范宽图:范宽,字中立,北宋著名的画家。对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的形象,描绘逼真。陆游《初冬杂题》诗:“身在范宽图画里,小楼西角剩凭阑。”
鹤骨清癯:言清瘦如鹤骨之嶙峋。清癯,清瘦。
蜗壳:喻狭小如蜗牛壳的圆形屋子。三国时焦先和杨沛作圆舍,形如蜗牛壳,称为蜗牛庐。蘧庐:旅馆,客舍。《庄子·天运》:“先王之蘧庐。”成玄英疏:“蘧庐,客舍。”
“蹇驴”三句:唐孟浩然、贾岛、李贺等著名诗人,都用策蹇驴,踏风雪,寻诗料的故事,此用其意。
咱:元代口语中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着”。
五花:唐人把马鬃剪成三簇的叫三花,剪成五簇的叫五花。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去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何处垂杨下:王维《少年行》:“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杨边。”这里化用其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吕:宫调名。
- 朝天子:曲牌名。
- 范宽图:宋代画家范宽善画山水,这里形容山水景致如范宽的画一般。
- 癯(qú):瘦。
- 遽(jù)庐:简陋的房屋。
- 蹇(jiǎn)驴:跛脚的驴,常作为文人、隐士的坐骑。
翻译
《山中杂书》 酒醉之后,我挥笔草书,书写李愿的《盘谷序》。眼前的青山就如一幅范宽的画作,怪我为何来得这么晚?我这身子骨清瘦,住在如蜗牛壳般的简陋房屋中,但能得此安闲,内心便已满足。骑着跛脚的驴,带着酒壶,在风雪交加中走在梅花绽放的路上。
《春思》 见到他,他问我,怎么忘记了当初的话?东风吹过,残梦留在小窗纱上,月亮冷冷地照着秋千架。我独自拿着琵琶,在灯前弹完。春天已深,我却还未归家,那五花骏马,在何处的垂杨下呢?
赏析
《山中杂书》这首曲,通过描写作者酒醉后草书、欣赏山水、安于简陋生活以及在风雪中前行的情景,表达了他对闲适自在生活的追求和满足。曲中的“青山一片范宽图”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美丽的山景,“鹤骨清癯,蜗壳遽庐,得安闲心自足”则体现了作者对物质条件的淡泊和对内心宁静的珍视。“蹇驴、和酒壶,风雪梅花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洒脱的意境。
《春思》这首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的相思之情。从对方的询问引出对当初话语的回忆,东风残梦、月冷秋千架的描写烘托出凄凉的氛围。女子自弹琵琶,表达心中的哀怨,而“春深不到家”则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和思念。最后一句“五花、骏马,何处垂杨下”,以问句的形式表现出她对心上人的牵挂和期待。整体情感真挚,意境幽怨。

张可久
张可久,一说名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他仕途失意,诗酒消磨,徜徉山水,作品大多记游怀古、赠答唱和。擅长写景状物,刻意于练字断句。讲求对仗协律,使他的作品形成了一种清丽典雅的风格。可以说,元曲到张可久,已经完成了文人化的历程。
► 153篇诗文
张可久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双调 · 水仙子 · 相思 》 —— [ 元 ] 刘庭信
- 《 越调 · 小桃红 · 秋江 》 —— [ 元 ] 倪瓒
- 《 越调 · 凭栏人 · 咏史 》 —— [ 元 ] 徐再思
- 《 商调 · 金络索桂梧桐 · 咏别 》 —— [ 元 ] 高明
- 《 书闷 》 —— [ 清 ] 董白
- 《 双调 · 蟾宫曲 · 西湖寻春 》 —— [ 元 ] 徐再思
- 《 越调 · 寨儿令 》 —— [ 元 ] 周文质
- 《 双调 · 沉醉东风 · 春情 》 —— [ 元 ] 卢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