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阳三首
注释
- 突骑(tū jì):用于冲锋陷阵的精锐骑兵。
- 阴机:指险恶的机心。
- 偃蹇(yǎn jiǎn):困顿,高耸。
- 鲸鲵(jīng ní):比喻凶恶的敌人。
- 三秦:指关中地区。
- 百二关河:以二万人可抵挡住百万人的险固山河。
- 戎马:战乱,战争。
- 陇水:河流名,流经今甘肃、陕西一带。
- 蚩(chī)尤:传说中的古代部落酋长,以善战闻名,这里借指发动战争的人。
- 眈眈(dān dān):形容注视的样子。
- 懦楚孱齐:指楚国和齐国的软弱无能。
- 禹贡: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书中对各地的土地和物产有所记载。
- 陆海:物产丰富的地区,这里指关中。
- 封檄(xí):封赏的文书。
- 猎猎:风声。
- 笳(jiā):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类似笛子。
翻译
【其一】 精锐的骑兵安营扎寨,鸟儿都不敢飞起,北风浩浩荡荡,暗藏着险恶的机心。三秦之地的险要形势从古至今都未改变,千里之外传来的消息不知是真是假。困顿的凶恶敌人像鲸鲵进入大海使得海水干涸,很明显他们像蛇犬一样被铁山般的包围圈围住。我这走投无路的阮籍般的人没有奇妙的计策,只能空望岐阳,泪水沾满衣襟。
【其二】 险固的山河草木横生,十年的战乱使得秦京昏暗无光。向西望向岐阳没有传来任何消息,只听到陇水向东流淌的哭声。野生的藤蔓有情地缠绕着战死者的骸骨,残阳不知为何照耀着这座空城。我要向苍天仔细询问,是谁让蚩尤制造了这些战争兵器。
【其三】 九只老虎虎视眈眈地守护着秦地的关隘,软弱的楚国和齐国只能被轻视看待。大禹治水后划分的土地被推崇为物产丰富之地,汉朝的封赏文书从天山传来。北风呼呼地吹着,悲凉的笳声响起,渭水萧萧流淌,战士的骸骨寒冷。三十六峰的长剑还在,可惜依傍天险的仙掌峰却无人防守。
赏析
这三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的战乱时期所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其一》开篇描绘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险恶形势,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和自己的无奈。诗中用“突骑连营”“北风浩浩”等词语营造出压抑的氛围,“偃蹇鲸鲵”形象地比喻了敌人的凶恶,最后以“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表达了诗人的悲愤和无助。
《其二》通过描写山河的荒芜、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的悲痛,进一步展现了战乱带来的破坏。“百二关河草木横,十年戎马暗秦京”描绘了战争对地理环境和城市的影响,“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则表现了人们对远方消息的期盼和对战争伤亡的悲痛,“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以景衬情,加深了悲剧色彩。
《其三》从军事战略的角度,指出了秦地的重要性以及其他地方的软弱,同时也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几上看”强调了秦地的地理优势和其他地方的劣势,“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檄自天山”回顾了历史上的土地划分和封赏,最后通过“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萧萧战骨寒”再次渲染了战争的悲凉。
总体来说,这三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沉,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