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懋举以工为师
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颖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曾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木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之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拼音
译文
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举恰好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这样的。”于是詹懋举便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精妙。詹懋举很惊讶,问他是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我的家在西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柴担的担头上,于是请求看看。但听他弹奏,心里听着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懋举赠予他金钱,他不要,说:“我只是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都是下品,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赠送的,现在把琴献给您。”詹懋举一看,果然是把好琴。于是詹懋举跟着木工学琴,(学有所成,)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詹懋举:人名。
- 守颖州:任颖州的太守。守,担任太守。
- 矫首画指:抬起头比划着手指。矫(jiǎo),抬举。
- 诘所自:询问他的来历。诘(jié),追问,询问。
- 西郭外:城郭西部的郊外。郭,外城。
- 贸薪:卖柴。贸,买卖 。
- 囊此:用袋子装着(琴)。囊,用袋子装,名词作动词。
- 受学:接受教导学习。
- 直:通“值”,报酬。
- 贻(yí):赠送 。
翻译
万历末年,有个叫詹懋举的人,担任颍州的太守。偶然一次召唤木工,詹懋举正在弹琴,木工站在门外,抬起头比划着手指,好像在评价他弹得好坏。詹懋举把他叫进来问道:“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回答说:“是的。”詹懋举让他弹奏,木工就将之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奏了一遍,弹得非常美妙。詹懋举感到大为惊奇,问他师从何处。木工说:“我家在城郭西部的郊外,曾经看见一位老人,卖柴进城,担头上常常放着琴,我于是请求看看琴,听了他弹奏,心里十分喜欢,就跟着他学习弹琴了。”詹懋举给他钱财,他不接受,说:“我只是一个木工,只要领取干活的工钱就行了。”又说:“您的琴都是普通的材料,我有一把琴,是那位老人送给我的,现在把它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他学习弹琴,当时的琴师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赏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詹懋举与木工之间关于琴艺的故事,展现出一种不拘身份、虚心求学的高尚精神。木工身份低微,却有着高超的琴艺,这打破了人们对于身份与才能的刻板印象。詹懋举身为太守,却能放下身段,向木工请教学习琴艺,这种不耻下问的态度令人赞赏。同时,文章简洁质朴地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纯粹的技艺交流和对才能的尊重,没有丝毫功利色彩。故事虽短,却充满深意,启发人们在追求技艺和学问时,不应被身份等外在因素所限制,要以一颗谦逊好学的心去发现和汲取他人的长处 。
王士祯
原名王士禛,赐名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进士,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官至刑部尚书,颇有政声。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诗论创“神韵”说,于后世影响深远。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好为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
► 323篇诗文
王士祯的其他作品
- 《 秦淮杂诗 其四 》 —— [ 清 ] 王士祯
- 《 西江月 其三 鲁仲连陂怀古题壁 》 —— [ 清 ] 王士祯
- 《 惜分飞 程村感事作惜分飞词五十阕为殿一章 》 —— [ 清 ] 王士祯
- 《 多父敦 》 —— [ 清 ] 王士祯
- 《 送黄方叔之官山海 》 —— [ 清 ] 王士祯
- 《 偷声木兰花 春情寄白下故人 》 —— [ 清 ] 王士祯
- 《 题查夏重芦塘放鸭图 其二 》 —— [ 清 ] 王士祯
- 《 海棠春 闺词同程村羡门 其一 其一 晓妆 》 —— [ 清 ] 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