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九江陶子骏佚老堂
未老已先佚,构堂名佚老。
与其宠辱惊,何似归未早。
渊明乃吾祖,此道能自保。
归来无一事,时时为酒恼。
纸帐春气融,不寐听春鸟。
关关枝上语,报我竹间晓。
我醉未能起,尔音一何好。
却笑世间人,忘忧种萱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佚(yì)老:使晚年安乐、安逸。
- 宠辱惊:受宠或受辱都感到惊恐。出自《老子》“宠辱若惊”,指人容易因得失而心绪波动。
- 何似:哪里比得上。
- 乃吾祖:是我的祖先(此处作者以陶渊明后裔自居) 。
- 此道:这种淡泊自守的处世之道。
- 纸帐:以藤皮茧纸制成的被子,取其轻巧,又因其白色,似有春意融融之感。
- 关关:象声词,形容鸟叫声。
- 萱草:传说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
翻译
还没有真正年老就已经过上闲适的生活,特意建造了一座厅堂取名叫佚老堂。 与其在官场中因受宠或遭辱而担惊受怕,哪里比得上早早归隐田园啊。 陶渊明是我的祖先,他就懂得保全这种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处世原则。 归来后没有什么繁杂事务,唯一让自己烦恼的就是常常因为酒的缘故沉醉其间。 纸帐中春意融融,睡不着的时候静静聆听春天鸟儿的叫声。 树枝上鸟儿“关关”鸣叫,仿佛在告诉我竹林间黎明已经来到。 我沉醉还没能起身,你的声音是多么地美好呀。 回头想想只能嘲笑世间那些人,想要忘忧还要去种植萱草,真是舍本逐末。
赏析
这首诗围绕“佚老堂”展开,旨在表达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赏。开篇点明堂名“佚老”,引出对提前享受安逸生活的思考,对比官场的“宠辱惊”,突出归隐的美好。诗人以陶渊明为精神始祖,借助陶氏的事迹表明归隐能够自我保全、安享宁静。诗中描绘了闲适的归隐场景,纸帐春融、鸟鸣报晓 ,这些画面充满生机与宁静,刻画了诗人沉醉其中、不为世俗所扰的惬意形象。最后以“却笑世间人”对比,讽刺那些不明白真正忘忧之道、徒费心机种萱草忘忧的人。整首诗语言质朴,借景抒情,通过对佚老堂的描述及对陶渊明精神的追慕,彰显了诗人渴望摆脱世俗羁绊,追求纯粹自由闲适生活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