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别

· 张载
柳絮飞时与君别,南楼把酒看明月。 月似当年离别时,柳絮如君何处飞。 千书百书要相就,思君不见令人瘦。 念君情意只如初,顾我形骸已非旧。 朝来有信渡黄河,雁足系书多网罗。 城南城北芳草多,月明如此奈愁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 相就:凑近、靠近,这里指相聚 。**
  • ** 形骸:人的躯体。**
  • ** 雁足系书:指大雁传递书信。传说苏武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苏武已死。 但汉使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再也无法诡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后以“雁足系书”指大雁传递书信 。**

翻译

柳絮飘飞的时候我和你告别,在南楼之上我们一同举杯对饮,抬头仰望明月。如今月亮恰似当年我们离别之时,那飘飞的柳絮就如同你不知飞向了何处。我写了无数封信盼望着能和你相聚,思念着你却又见不到你,让我日益消瘦。我心中想念你的情意始终如当初一般浓烈,只是看一看我自己,容貌和身形都已经和过去不再一样。早晨收到你将渡河而来的消息,无奈大雁传书常常会遭遇诸多阻碍。城南城北处处都长满了茂盛的芳草,明月如此皎洁美好,可我面对这样美好的景象,却依然被愁绪笼罩,不知如何是好。

赏析

这首《忆别》是诗人张载表达对友人深切思念之作。开篇“柳絮飞时与君别,南楼把酒看明月”以柳絮纷飞的离别场景引入,兼以把酒对月的画面,奠定了全诗的惆怅基调。 通过“月似当年离别时,柳絮如君何处飞”,将今月与当年离别之月相勾连,把飘飞的柳絮比作行踪不定的友人,生动地表达出对友人去向的牵挂。 “千书百书要相就,思君不见令人瘦”直白地倾诉想念相聚却不能得的痛苦; “念君情意只如初,顾我形骸已非旧”在今昔对比中,凸显了时光流逝,思念的情意未改但人却已变化的感慨。“朝来有信渡黄河,雁足系书多网罗”写出在虽有友人将回的消息却历经波折的无奈。 结尾“城南城北芳草多,月明如此奈愁何”以景结情,描绘出城南城北芳草繁茂、明月皎洁的美景,可置身其中的诗人却只能在愁绪中徘徊,将思念友人的愁绪推向更深层次,余味悠长。整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生动地展现了思念之苦的全过程,让人感同身受。

张载

张载

宋凤翔郿县人,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地。范仲淹劝读《中庸》,乃博览群书,而反求之六经。讲《易》京师,遇程颐兄弟,以为不及,于是撤坐辍讲,尽弃异学。登仁宗嘉祐二年进士。为云岩令。神宗熙宁初为崇文院校书。寻称疾屏居南山下,读书讲学。熙宁十年,以吕大防荐知太常礼院,以疾归,道卒。门人欲谥明诚,后定谥献。宁宗嘉定中赐谥明公。其学以《易》为宗,以《中庸》为体,以孔孟为法。讲学关中,传其学者称为关学。有《正蒙》、《易说》等。 ► 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