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无咎二首

· 张耒
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未容黄蜂酿成蜜,已怕恶雨不容花。 云间明月无可揽,海中蟠桃良未涯。 浮名误人不得脱,黑发减来那得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阿堵物(ē dǔ wù)**:这是六朝时的一个典故,“阿堵”是六朝和唐时常用的指示代词,相当于“这”“这个”,“阿堵物”即指钱 。
  • 恶雨:风雨交加的坏天气,泛指恶劣的天气。
  • 云间:云霄之间,常用来形容高远之处。
  •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传说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象征长寿。
  • 良未涯:指还很遥远。“良”是很、非常;“未涯”表示没有边际、没有尽头、尚远。
  • 浮名:虚名。

翻译

喜爱美酒可惜没有钱财,想要去寻觅春光,无奈却受到别人家的种种限制。还没等黄蜂将花粉酿成甜美的蜂蜜,就已经担心恶劣的风雨会摧残花朵,让它们难以尽情绽放。高空中的明月美丽却不可揽于手中,传说中海中的蟠桃,距离成熟还遥遥无期。那些虚浮的名声啊,不知不觉中就将人困住难以脱身,乌黑的头发渐渐变少了,怎么还能再增加回来呢?

赏析

这首诗中,诗人张耒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人生中诸多的无奈与感慨 。首联“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用直白的方式呈现出理想追求与现实条件的冲突,对美酒和春景的喜爱,却因缺少钱财和外在制约而无法实现,形象地展现出生活中的无奈。

颔联“未容黄蜂酿成蜜,已怕恶雨不容花”,以自然景象为喻,通过黄蜂酿蜜、花朵遭风雨摧残,表达对美好事物容易消逝的忧虑,体现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敏锐感知 。

颈联“云间明月无可揽,海中蟠桃良未涯”转向对高远、虚幻事物的描绘,明月难揽,蟠桃尚远,象征那些美好的愿景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的距离,进一步强化了得不到、无法实现的无奈感。

尾联“浮名误人不得脱,黑发减来那得加”则将情感落于人事,指出追求虚浮的名声使人深陷其中不得解脱,岁月流逝,头发渐少,表达对时光易逝、难以挽回青春的哀叹,让全诗充满了对人生有限性以及追求虚无事物的反思,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况味与淡淡的哀愁 。整体语言质朴且意境深远,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发人们对生活、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思考。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

张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