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十二首

· 张耒
蚓壤排晴圃,蜗涎印雨阶。 花须娇带粉,树角老封苔。 问字病多忘,过邻慵却回。 晚凉还盥栉,对竹引清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蚓壤:蚯蚓的排泄物(壤 rǎng)。
  • 蜗涎:蜗牛的黏液。
  • 花须:花蕊。
  • 盥栉:梳洗(盥 guàn,栉 zhì)。

翻译

蚯蚓的排泄物整齐排列在晴天的园圃,蜗牛的黏液印在下雨的台阶。花朵的花蕊娇柔地带着花粉,树的枝角长久地覆盖着青苔。询问文字病情多会遗忘,经过邻家也懒得返回。傍晚凉爽时还梳洗一番,对着竹子举起清杯畅饮。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一些细节景象和生活片段。诗中通过对蚓壤、蜗涎、花、树等的描写,细致地呈现了夏日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问字病多忘,过邻慵却回”则展现出一种略显慵懒闲适的生活状态。最后“晚凉还盥栉,对竹引清杯”画面感十足,体现出夏日傍晚的清凉惬意和诗人的自在心境。全诗语言平实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夏日的独特氛围和诗人的情感。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