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梧凤栖

· 王棨
本向高冈植,宁将众木齐。 虽随杨柳落,长待凤凰栖。 井上枝微亚,窗前影乍低。 九苞和月立,六律带霜飞。 秦女含吹管,周王罢剪圭。 既同丹穴树,那肯宿群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梧:指耐寒的梧桐树。(梧,读音:wú)
  • :岂,难道。
  • 微亚:稍微低垂。
  • 九苞:凤的九种特征,后常用以喻称凤凰。
  • 六律:古乐的十二个调中,阳律六个,这里泛指音律。
  • 丹穴树:传说中凤凰的栖息之树。
  • (guī):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

翻译

原本是向着高冈种植的,怎能将它与众多的树木等同。 虽然它的叶子会随着杨柳一同飘落,却长久地等待着凤凰来栖息。 井边的枝桠微微低垂,窗前的影子刚刚变低。 凤凰和着月光站立,其鸣叫声如带着霜意的音律飞扬。 秦地的女子含着吹管,周王停止了剪圭的仪式。 既然它如同凤凰栖息的丹穴树,又怎能肯与群鸡一同宿眠。

赏析

这首诗以寒梧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寒梧的独特与高贵。诗中先强调寒梧本应植于高冈,不应与普通树木混同,体现了寒梧的不凡。接着描述寒梧虽会像杨柳一样落叶,但它始终等待着凤凰的栖息,暗示了寒梧的高远志向和特殊价值。后面通过描写寒梧的姿态和凤凰的形象,进一步烘托出寒梧的高贵。诗中还提及秦女吹管和周王罢剪圭的典故,增添了文化内涵和历史厚重感。最后,诗人再次强调寒梧如丹穴树,不会与群鸡同宿,强化了寒梧的高洁品质。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用寒梧象征着志向高远、品质高洁的人或事物,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

王棨

唐朝江南道福州福唐縣(今福建福清)人,字辅之,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咸通三年(公元862年)进士及第,娶同榜陈翚之女为妻。咸通六年(公元865年)中博学鸿词科。咸通九年(公元868年),江西观察使李骘聘为团练判官,咸通十年(公元869年)又中书判拔萃科,平判入等。授侍御史,不久,改大理寺司直。咸通十二年(公元871年),贬太常博士,后出知丹阳利国监,摄(代理)右司马,摄盐铁出使巡官。官至水部郎中。擅长词赋,“词赋清婉,托意奇巧”,与谢观、黄滔、徐寅并称晚唐律赋四大家。李调元评王棨之《沛父老留汉高祖赋》云:“指点生动,不寂不喧,此妙为王郎中所独擅。……此篇尤脍炙人口”。浦铣评《玄宗幸西凉府观灯赋》云:“一游一豫,忽此地以微行;不识不知,竟何人而望幸。”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入长安,王棨避祸淮南,或入高骈幕府。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在扬州,知两使句务。光启三年(公元887年),高骈失政被杀,王棨下落不明,可能归终乡里。有《麟角集》一卷,今存。另有《王棨诗》一卷,已散佚。 ► 24篇诗文

王棨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