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请赋车螯

素唇紫锦背,浆味压蚶菜。 海客穿海沙,拾贮寒潮退。 王都有美酝,此物实当对。 相去三千里,贵力致以配。 翰林文章宗,炙鲜尤所爱。 旋坼旋沽饮,酒船如落埭。 殊非北人宜,肥羊啖脔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车螯(chē áo)**:一种海产贝类。
  • 素唇紫锦背:车螯白色的外壳边缘像嘴唇,背部有着紫锦般的颜色。
  • 浆味:指车螯肉的汁水味道。
  • 蚶(hān)菜:用蚶子做的菜。蚶,海产贝类,肉味鲜美。
  • 海客:海边的渔人。
  • 王都:京城。
  • 美酝:美酒。
  • 贵力:花大力气。
  • 翰林文章宗:这里指欧阳修,欧阳修曾任翰林学士,在文坛地位极高,是文章大家。
  • 炙鲜:烤新鲜的(车螯)。
  • 旋坼(chè)旋沽饮:一边打开(车螯)一边买酒来喝 。坼,打开。沽,买。
  • 酒船:大酒杯。
  • 落埭(dài):形容像从堤岸上掉落一样快速。埭,土坝。
  • 殊非:实在不是。
  • 啖(dàn)脔(luán)块:吃切成块的肥羊肉。啖,吃;脔,切成小块的肉。

翻译

车螯有着白白的边缘和紫锦般的背部,它的汁水鲜美,口味远压蚶菜。海边的渔人在退潮后的海沙里挖掘,把它们一一拾起来收藏。京城有美味的佳酿,这车螯正适合与它相配。然而车螯产地与京城相去三千多里,得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运来配上美酒。翰林欧阳修是文坛的宗师,尤其喜爱烤新鲜的车螯。一边打开车螯的壳一边买酒痛饮,那大酒杯中的酒就像在堤坝上倾泻一样不断下肚。不过这东西实在不适合北方人,北方人还是更喜爱吃那切成块的肥羊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海产美食——车螯。诗的开篇通过对车螯外形“素唇紫锦背”的细致描写以及“浆味压蚶菜”突出其味道鲜美,让读者对车螯有了直观的印象。接着叙述了海客采集车螯的过程,以及它被运到京城与美酒相配的情形 ,凸显了车螯这种海鲜在当时的珍贵。诗中特别提到欧阳修这位文坛大家对炙鲜车螯的喜爱,通过“旋坼旋沽饮,酒船如落埭”的生动描写,展现出欧阳修品尝车螯时的畅快淋漓。同时,诗人又将车螯与北人喜爱的肥羊肉进行对比,在地域饮食差异的描绘中,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展现了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美食的追求以及不同地域文化间的差异与交融,语言平实但描绘细腻生动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