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求寄建溪洪井茶七品云愈少愈佳未知尝何如耳因条而答之

忽有西山使,始遗七品茶。 末品无水晕,六品无沉柤。 五品散云脚,四品浮粟花。 三品若琼乳,二品罕所加。 绝品不可议,甘香焉等差。 一日尝一瓯,六腑无昏邪。 夜枕不得寐,月树闻啼鸦。 忧来唯觉衰,可验唯齿牙。 动摇有三四,妨咀连左车。 发亦足惊疏,疏疏点霜华。 乃思平生游,但恨江路赊。 安得一见之,煮泉相与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建溪:水名。在福建,为闽江北源。
  • 洪井茶:一种名茶。
  • (yùn):光影色泽模糊的部分。
  • (zhā):木栏。
  • (ōu):盆盂类瓦器。
  • 昏邪:昏聩邪恶。
  • (shē):遥远。

翻译

忽然有从西山来的使者,才送来了七品的洪井茶。最末品没有水的光影,六品没有沉淀的木栏之类。五品茶像分散的云朵,四品茶浮着类似粟米花的东西。三品如同美玉般的乳液,二品就很少有增添了。绝品没法去议论,那甘甜芳香哪有什么等差。一天品尝一瓯,六腑都没有昏聩邪恶之感。夜里枕头边却睡不着,能听到月树下鸦雀啼叫。忧愁一来只觉得自己衰老了,可以验证的只有牙齿。牙齿松动有三四颗,妨碍咀嚼连接着左边的脸颊。头发也足以让人惊讶的稀疏,稀稀疏疏点缀着霜花般的白发。于是就想到生平的游历,只遗憾 Jiang 水路途遥远。怎能见上一面,煮泉水一起夸赞。

赏析

这首诗以细致的描写对建溪洪井茶的七品依次进行了描述,展现出不同品级茶叶的特点和差异。诗人通过对茶水外观、口感、功效以及自己的感受等的刻画,从七品到绝品,把对茶的理解和欣赏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中还融入了一些个人的生活感受和情绪,如夜不能寐、忧思衰老等,使诗歌在写茶的同时也蕴含了一定的人生感慨。整体语言质朴但不失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对洪井茶的喜爱和对其品质的赞赏。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