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师直之会稽宰
天下风物佳,莫出吴与越。
新罢吴官来,又随越舸发。
连宰吴越间,皆迩蛟鼍窟。
伯氏复同郡,邑境接民垡。
宁将内隔外,正似肉附骨。
姚江遗鱼蟹,稽山奉笋蕨。
足得相交欢,高堂未华发。
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直之:人名,应该是师直之。
- **会稽宰:会稽的地方长官。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一带。宰,县令。
- **吴与越:古代地域名称,大致包括今江苏南部、浙江北部一带,这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 **吴官:在吴地担任的官职。
- ****越舸(gě)**:越国的船,这里泛指去会稽的船。舸,大船。
- ****迩(ěr)**:近。
- **蛟鼍(tuó)窟:蛟和鼍居住的地方,比喻危险之地。蛟,一种类似龙的传说生物;鼍,扬子鳄。
- **伯氏:长兄。
- **邑境:指所管辖的县境。
- ****民垡(fá)**:田间被翻耕的土地,这里指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
- **内隔外:内心不把彼此当作外人。
- **姚江:在浙江省境内。
- ****遗(wèi)**:赠送。
- **稽山:会稽山,在浙江绍兴。
- **奉:供给。
- **笋蕨:笋和蕨菜,都是当地的物产。
翻译
天下风景优美物产丰饶的地方,没有能超过吴地和越地的了。你刚从吴地的官职上卸任,如今又要随着去越地的船出发。你接连在吴越之地担任县令,任职之地都靠近蛟鼍出没的危险之地。你的兄长也在同一个郡中,所辖县境与百姓的生活之地相连。你们内心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一样,从不把彼此当作外人。姚江送来鲜美的鱼蟹,稽山献上鲜嫩的笋蕨。有如此美好的物产足以让你们相聚欢娱,而高堂之上的父母还未变老。送你离去情意难尽,思念之情会随着明月始终伴你身旁。
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友人师直之去会稽赴任之作。开篇指出天下风物最美之处在吴与越,引出友人任职之地的美好。接着叙述友人的任职经历及所处环境,“皆迩蛟鼍窟”暗示其任职之地的艰辛与不易。又提到友人与兄长在同一郡且关系亲密,如同骨与肉相连。而后描绘当地丰富的物产,鱼蟹、笋蕨,预示着友人能在那里与家人快乐相聚,享受生活,同时“高堂未华发”也表达了对友人家庭幸福的祝愿。最后以“送子意不尽,念逐有明月”收尾,用明月寄托无尽的送别之思,情真意切,细腻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情意和深深牵挂,充满了真挚的友情和对友人生活的美好期许。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浑然天成,读来真挚动人 。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
梅尧臣的其他作品
- 《 江邻几暂来相见去后戏寄 》 —— [ 宋 ] 梅尧臣
- 《 和范景仁王景彝殿中杂题三十八首并次韵殿幕閒兴 》 —— [ 宋 ] 梅尧臣
- 《 送韩子文寺丞通判瀛州 》 —— [ 宋 ] 梅尧臣
- 《 梦登河汉 》 —— [ 宋 ] 梅尧臣
- 《 随州钱相公挽歌三首 》 —— [ 宋 ] 梅尧臣
- 《 至灵壁镇于许供奉处得杜挺之书及诗 》 —— [ 宋 ] 梅尧臣
- 《 依韵和永叔澄心堂纸答刘原甫 》 —— [ 宋 ] 梅尧臣
- 《 云间月 》 —— [ 宋 ] 梅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