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许主客

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头风。 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 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 扬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声非塞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光寺:在江苏扬州。
  • 邵伯堰:在扬州江都邵伯镇,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设施。
  • **** 野云:指田野上或水面上自由自在飘荡的云 。
  • 鱼艇(tǐng),即渔船。
  • 盖蓬:盖上船篷。
  • 蓼花(liǎo),一种水生植物,花多为红色或白色。
  • 塞鸿:边塞的鸿雁,常用来指传递书信的人 。

翻译

昨天山光寺前还下着雨,今日便在邵伯堰头感受到阵阵清风。田野上的云朵低低漂浮,仿佛要侵入水面,那孤独的渔船无依无靠,依然盖着船篷。刚品尝的藕味,正好消解了饮酒后的干渴,那蓼花鲜艳可爱,依旧映照得水波泛红。扬州来了使者要匆忙回去,我斗胆托他带话给你,并非依靠那塞外鸿雁传书。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从山光寺到邵伯堰一带的旅途见闻与感受。开篇两句通过“昨日”与“今朝”、“山光寺前雨”与“邵伯堰头风”的鲜明对比,表现出天气的迅速变化和旅途的转换,给人以时光流转、行途多变之感。中间两联细腻地描绘景色,“野云不散低侵水,鱼艇无依尚盖蓬”营造出一种静谧、寂寥的氛围;“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犹爱照波红”则从味觉和视觉的角度,展现了旅途中的清新物趣,藕味能解酒渴,蓼花映照水波,画面丰富且生动,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细微观察和喜爱。尾联点题,说明托使者捎信给许主客的缘由,质朴自然。整首诗情景交融,笔触细腻,语言清新流畅,将旅途的所见所感娓娓道来,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