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石月赠郭功甫

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锦袍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不应暴落饥蛟涎,便当骑鱼上九天。 青山有冢人谩传,却来人间知几年。 在昔熟识汾阳王,纳官贳死义难忘。 今观郭裔奇俊郎,眉目真似攻文章。 死生往复犹康庄,树穴探环知姓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采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原名牛渚矶,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捉月溺水处。(采:cǎi)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常称李白为谪仙。(谪:zhé) 翻然:快速转变的样子。 暴落:突然掉落。 饥蛟涎:饥饿的蛟龙的口水,这里指危险的境地。(蛟:jiāo;涎:xián) (shì):赦免。

翻译

在采石的月光下听闻谪仙李白的故事,他夜里披着锦袍坐在钓船上。 醉中喜爱那江底高悬的明月,用手去拨弄月亮,身体快速翻转。 不应该突然掉落进饥饿蛟龙的口水中,应当骑着鱼飞上九天。 青山上有坟墓众人随便传说,却不知他来到人间经历了多少年。 以前熟知汾阳王,他接纳官员、赦免死罪,其义难忘。 如今看到郭功甫这个奇特英俊的儿郎,眉眼之间确实像是擅长写文章的人。 生死往复之间依然豁达,从树穴中探环的故事可知他如同姓羊的人一样聪慧。

赏析

这首诗以采石月下李白的传说为引,展开了一系列的想象和议论。诗中描绘了李白在月下弄月的情景,以及对他命运的一种想象,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接着提到了汾阳王的故事,可能是借此来衬托某种道义。最后对郭功甫的外貌和才华进行了描述,赞美了他的英俊和文学才能,同时通过“死生往复犹康庄,树穴探环知姓羊”的描述,暗示了他的豁达和聪慧。整首诗意境丰富,既有对历史传说的联想,又有对现实人物的赞美,语言生动,富有想象力。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