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淮阳燕秀才

我官忝博士,曾昧通经术。 前因辟书来,亦不习文律。 循旧临学宫,虎革被羊质。 倚席未能讲,占牍聊置日。 朴钝既若兹,愧彼啖枣栗。 今者登俊贤,充诏冠庭实。 邦伯乃宗公,惟帝旧良弼。 置醴饯以行,行行季冬月。 骐骥入羁驾,千里终不蹶。 惭予延荫人,安得结子袜。 心虽羡名场,才命甘汨没。 禄仕二十年,屡遘龙榜揭。 在昔见麻衣,于今尽超越。 是以对杯觞,谨严微敢忽。 宁唯畏后生,自恨疏节骨。 肴羞罗食案,包核备时物。 里妇或窥观,户下红裙出。 归应愿生男,生男付纸笔。 乃信读书荣,况即服缊韠。 长歌食苹诗,声淡异鸣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忝(tiǎn):有愧于,谦辞。
  • :不明白,不懂。
  • 辟书:征召的文书。
  • 文律:文章的格律、法则。
  • 循旧:依照旧例。
  • 学宫:学校。
  • 虎革被羊质:虎皮蒙在羊身上,比喻外强内弱,徒有其表。
  • 倚席:指教师荒废讲学。
  • 占牍:批阅公文。
  • 啖(dàn):吃。
  • 登俊贤:选拔贤能之人。
  • :皇帝的命令。
  • 庭实:陈列于朝堂的贡献物品,这里借指被举荐的贤才。
  • 邦伯:州牧,古代地方长官。
  • 宗公:受人尊崇的公卿。
  • 良弼:贤良的辅佐大臣。
  • 置醴:设置酒宴。
  • 季冬月:冬季的最后一个月,农历十二月。
  • 骐骥:骏马。
  • 羁驾:驾驭。
  • 蹶(jué):跌倒。
  • 延荫人:凭借先辈功劳而得官职的人。
  • 名场:科举考试的场所,借指科举功名。
  • 才命:才能和命运。
  • 汨(mì)没:埋没。
  • 屡遘(gòu):多次遇到。
  • 龙榜揭:科举考试揭榜。
  • 麻衣:指平民百姓穿的衣服,这里代指没有功名的人。
  • 超越:超过,这里指那些曾经的普通人如今都取得功名。
  • 谨严:谨慎严肃。
  • 肴羞:丰盛的菜肴。
  • :罗列。
  • 包核:果脯。
  • 里妇:邻里的妇女。
  • 户下:门内。
  • 归应愿生男:回去之后应该都希望生男孩。
  • 缊韠(yùn bì):古代祭服上的蔽膝。
  • 食苹诗:《诗经·小雅·鹿鸣》有“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是宴会上欢迎宾客的诗。
  • 鸣瑟:弹奏瑟。

翻译

我愧居博士这一官职,原本就不精通经学学术。之前因为接到征召文书前来就职,更是不熟悉文章格律法则。依照旧例来到学校任职,就像虎皮蒙在羊身上徒有其表。没能好好讲学传授知识,只能每天批阅公文暂且度日。我既如此朴实愚钝,实在愧对那些给我馈赠枣栗的人。

如今贤能之士被选拔出来,依照诏令成为朝堂之才。州牧是受人尊崇的公卿,也是皇帝昔日的贤良辅佐大臣。摆下酒宴为他们饯行,出发的日子正值寒冬腊月。骏马虽被驾驭,但千里远行也不会跌倒。我惭愧自己是凭借先辈荫庇得官之人,怎能与你们结下亲密的情谊。

我心里虽然羡慕在科举功名之路上取得成就的人,可自己的才能和命运只能甘于被埋没。为官二十年,多次看到科举揭榜。过去见到的还是普通百姓,如今都已功成名就超越往昔。所以面对酒宴上的杯盏,我态度谨慎严肃不敢有丝毫疏忽。不只是敬畏年轻人后来居上,更是怨恨自己生性疏懒缺少骨气。

丰盛的菜肴罗列在食案上,果脯等应时的食物也准备齐全。邻里的妇女或许会偷偷观望,门内会有红裙身影出现。回去之后她们应是都希望生男孩,生下男孩便让他专心读书习字。由此确实相信读书能够带来荣耀,更何况还能穿上祭服享受尊荣。大家一起唱着《鹿鸣》这首欢快的迎宾之诗,歌声淡雅与弹奏的瑟乐截然不同。

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与燕秀才相互唱和之作。诗开头先以自嘲的方式,说自己才学不足却忝居官职,体现出诗人谦逊的态度。接着写当下贤才被举,表达对这些被选拔俊贤的赞叹与祝福,“骐骥入羁驾,千里终不蹶”以骏马远行不跌倒来寓意人才前途光明。

诗人将自己倚仗先辈荫庇当官与贤才凭借自身能力科举成功做对比,突出内心的惭愧,展现出他的坦诚率真。诗中描述为贤才饯行的热闹场景,“肴羞罗食案,包核备时物。里妇或窥观,户下红裙出”,从生活细节入手,渲染出欢快氛围。 最后提到读书荣耀以及对贤才的歌诵,整首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传达出对贤才的欣赏,对自身境遇的感慨,同时也反映当时社会对读书荣身、人才选拔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