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怀吴中

· 陆游
秋夜挑灯读楚辞,昔人句句不吾欺。 更堪临水登山处,正是浮家泛宅时。 巴酒不能消客恨,蜀巫空解报归期。 灞桥烟柳知何限,谁念行人寄一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 楚辞:屈原等人的作品总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
  • 不吾欺:即“不欺吾” ,没有欺骗我。
  • 更堪:更哪堪,更加无奈。
  • 浮家泛宅:指以船为家,到处漂泊。
  • 巴酒:指蜀地的酒。:古代巴国之地,在今四川东部、重庆一带。
  • 蜀巫:蜀地的巫师。
  • :懂得,知晓。
  • 灞桥 :在长安东,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灞(bà)
  • 烟柳:笼罩在烟雾中的柳树,常用来象征离别。

翻译

秋夜我挑亮灯烛诵读《楚辞》,古人的每一句话确实都没有把我欺骗。更无奈的是每当我临水登山赏景之时,恰好正是我以船为家四处漂泊的日子。蜀地的美酒却无法消除我客居他乡的愁恨,蜀地的巫师也只是白白告诉我回家的日期却不能成真。灞桥那如烟似雾的柳林不知有多少,可是又有谁挂念起我这个远行的游子而寄来一枝柳呢。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宦游巴蜀时所作,表达了他浓烈的思乡之情与羁旅愁绪。首联表明夜读《楚辞》,深深认同古人思想,领起下文思乡等情感。颔联以乐景衬哀情,临水登山本为乐事,可此时诗人却是漂泊之人,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漂泊的凄凉。颈联中,巴酒消不了客恨,蜀巫告知的归期又不确定,进一步把愁情推向深处。尾联以灞桥烟柳勾起思念,无人寄柳更显孤独寂寥。整首诗层层深入,将自己怀恋故土却不得归乡的复杂情感,通过多种意象和生动描写一一道出,情真意切,沉郁顿挫,体现了陆游诗歌情感细腻且深沉的特点 。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