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京

· 陆游
两京烟柳厌胡尘,又见淳熙十四春。 薄命邅回犹许国,孤忠恳款欲忘身。 苏君落魄黄金尽,褚令悲伤白发新。 曾向延和随仗入,至今殿槛梦嶙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两京:指北宋的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和西京洛阳(今河南洛阳),这里泛指都城。
  • 淳熙十四春:南宋孝宗淳熙年间的第十四年,大约是公元1187年。
  • 邅回:形容命运不顺或困顿,这里指陆游仕途多舛。
  • 许国:指为国家效忠,奉献自己的力量。
  • 孤忠:独自坚守的忠诚。
  • 恳款:恳切真挚。
  • 苏君:指苏轼,陆游此处可能有所寄托。
  • 落魄:境遇困苦,不得志。
  • 黄金尽:比喻财富耗尽或理想破灭。
  • 褚令:指褚遂良,唐朝名臣,这里可能是陆游自比,表示自己像他一样忠诚却遭遇挫折。
  • 白发新:形容年纪大,新添白发。
  • 延和:宫殿名,在唐代,这里是借指南宋皇宫。
  • 仗入:随从皇帝进入宫廷。
  • 殿槛:宫殿的栏杆。
  • 嶙峋:形容石头突兀的样子,这里形容梦中的景象。

翻译

京城的柳树已经厌倦了战乱的尘埃,又迎来了淳熙十四年的春天。我虽然命运坎坷,但仍愿意为国家效力,那份忠心恳切到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想起苏轼当年的落魄,连黄金都耗尽了;而我,就像褚遂良那样,悲伤中增添了新的白发。曾经,我在延和宫跟随皇上,那些景象如今仍在我梦中清晰可见,仿佛宫殿的栏杆都变得峥嵘不平。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以南宋两京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在战乱年代的家国之思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以“烟柳厌胡尘”象征国家的苦难,通过自身的“薄命邅回”和“孤忠恳款”,展现了他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无私奉献。同时,诗人引用苏轼和褚遂良的典故,既寄托了自己的人生境遇,也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最后一句通过梦境,表达了他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整个作品情感深沉,意境优美。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