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怨

云翘舞彻椒花筵,东风昨夜来无边。 吹成大地可怜色,都道看春宜少年。 此时多少繁华地,此时无限临春思。 绛绡弟子平阳家,绿帻厨人馆陶第。 桂馆铜铺四望通,浓装冶服出当风。 题来芍药千花妒,顾罢胭脂一部空。 沈沈万户歌钟动,春风未醒红颜梦。 照镜都夸城北徐,窥臣总道墙东宋。 亦有空闺黯自伤,登榄终日尚凝妆。 图中粉腻千行泪,锦上文回一寸肠。 关山荡子空回首,辛苦边头亦何有。 岁岁常悲死别离,年年不见春杨柳。 江南思客更伤神,望远愁遮日暮尘。 啼莺枉自思公子,香草何曾见美人。 莺飞草长谁为主,渺渺春江作歌苦。 一夜飘残吴苑花,五更卷散巫峰雨。 可怜东风作意吹,可怜春去不胜悲。 人间无数闲哀乐,若问春风总得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翘:一种梳得很高的发髻。
  • 椒花筵:古俗农历正月初一用椒柏酒祭祖或献之于家长以示祝寿拜贺,称椒酒。椒花筵指庆祝新年的宴席。
  • 绛绡:红色绡绢。
  • 厨人:这里指歌女舞姬。
  • 馆陶:馆陶县,地名。
  • 铜铺:古代门上用以衔环的铜制底盘。
  • 城北徐:指城北徐公,齐国的美男子。
  • 墙东宋:指宋玉,古代的美男子。

翻译

高高的发髻在庆祝新年的宴席上舞动,昨夜那东风没有边际地吹来。吹成这大地让人爱怜的颜色,都说观赏春天适宜少年人。此时有多少繁华的地方,此时有着无尽对着春天的情思。穿着红色绡绢的女子在富贵人家,绿头巾的歌女在馆陶的宅第。华美的馆舍和铜铺四处相通,浓妆艳抹穿着华丽服饰出门迎风而立。写出的芍药让千花嫉妒,看过之后胭脂所有都空了。深沉的众多人家歌声钟声震动,春风还没唤醒红颜的梦。对着镜子都夸赞像城北徐公一样美,看我总说像墙东宋玉。也有空闺中的女子暗自感伤,登上高处一整天还一直带着妆。图中的女子脸上粉腻有千行泪水,锦绣上文字迂回如一寸柔肠。长期在外游荡的男子白白回首,在边疆辛苦又能有什么呢。年年都常常悲伤生死离别,年年都看不到春天的杨柳。江南思念远人的客人更加伤神,远望忧愁被傍晚的尘土遮住。啼叫的黄莺白白思念公子,香草又哪里见到美人。黄莺飞草生长谁是主宰,渺茫的春江唱着歌很愁苦。一夜吹落吴苑的花,五更吹散巫峰的雨。可怜东风有意地吹,可怜春天离去不胜悲哀。人间有无数的闲适和哀伤欢乐,若问东风它大体都知道。

赏析

这首诗以“春风怨”为题,描绘了春天里不同人物的不同情感和状态。诗中既有繁华热闹的场景,如椒花筵、浓妆艳服的女子等,也有空闺女子的哀怨、游子的愁思等,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里各种复杂的情绪。诗人以春风为线索,贯穿全篇,将不同人的悲喜融入其中,体现了人生百态和情感的多样性。同时也通过对春天景象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使整首诗别具韵味。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