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堤

客行迫岁晚,忧端耿非一。 铎声破残梦,搴帏忽如失。 道经古河堤,奔骇势难述。 人从釜底行,车自臼中出。 崩崖如云颓,断岸拟剑刜。 冲啮馀沙痕,诡丑状怪物。 试问冯夷神,何年徙其宅。 故道已荒茫,形势犹仿佛。 想当疏凿时,群灵受撝叱。 陵谷身后事,古圣不能必。 至今地不耕,硗确石其质。 徒然怖行旅,往往遭颠踬。 怀古心方长,出险走逾疾。 回首浮云阴,萧萧下西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接近。
  2. 忧端:忧愁的思绪。
  3. :心中不安。
  4. 铎(duó)声:铃铛声,此处指旅途中马铃等的声音。
  5. 搴(qiān)帏:掀起窗帘。
  6. 奔骇:奔腾汹涌令人惊恐。
  7. :锅。
  8. 臼(jiù):舂米的器具。
  9. 崩崖:崩塌的山崖。
  10. :倒下。
  11. :好像。
  12. 刜(fú):砍。
  13. 冲啮(niè):水流冲刷侵蚀。
  14. 冯夷神:传说中的河神。
  15. :迁移。
  16. 撝(huī)叱:指挥呵斥。
  17. 硗(qiāo)确:土地坚硬瘠薄。
  18. 颠踬(zhì):跌倒,颠仆。

翻译

旅人出行已经临近年末,内心忧虑,烦愁的思绪不止一端。铃铛的声音打破了残留的梦境,我掀起窗帘,突然有种失落之感。路过古老的河堤,河水奔腾汹涌,那令人惊恐的气势难以描述。人们仿佛在锅底行走,车辆好像从臼中驶出。崩塌的山崖如云朵般倒下,断裂的河岸好似被剑砍过。水流冲刷后留下的沙痕,形状怪异丑陋如同怪物。想问一问河神,哪一年搬走了这住处。旧日河道已经荒芜迷茫,可大致的地势还仿佛能看出当年模样。遥想当年疏通河道之时,众多神灵都得听从指挥呵斥。山川变化是身后之事,古代的圣明之人也难以预见。直到如今这片土地无法耕种,土质坚硬如石。它白白让路过的旅人感到恐惧,行人常常因此而跌倒。怀古的思绪悠悠深长,走出这危险之地步伐愈发迅速。回头望去,阴云密布,西边的太阳正萧萧落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古河堤时的所见所感。开篇点明行旅于岁末之际,心中满是忧愁。接着通过描写被铎声惊醒后的所见,引出古老河堤的惊险景象。对河堤的描写极为生动形象,“人从釜底行,车自臼中出”“崩崖如云颓,断岸拟剑刜”等句,将河堤的险峻及河水冲刷的痕迹呈现得栩栩如生。诗中借景抒情,在描写河堤荒芜破败场景的同时,引发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陵谷身后事,古圣不能必”道出了对世事无常的喟叹。最后以景结情,“回首浮云阴,萧萧下西日”营造出一种萧瑟、落寞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古河堤昔日状况的怀想,又有对前途未卜的忧愁和对岁月流逝的感伤。整首诗情景交融,兼具画面感与情感深度 。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