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曲

蟋蟀啼阶叶飘井,秋月还来照人影。 锦衾罗帷愁夜长,翠带瘦断双鸳鸯。 幽兰裛露露珠白,零落花香葬花骨。 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ì)**:通“浥”,沾湿。

翻译

蟋蟀在台阶下啼鸣,树叶飘落在井栏边,秋天的月亮依然来照着人的身影。华丽的被子和轻柔的帷幕,却让人愁叹夜如此漫长,翠绿的衣带因为忧愁而消瘦断裂,就如同那并蒂的鸳鸯被分开。幽静的兰花沾着露珠,露珠白白亮亮的,花零落了,花香消散,只能埋葬花的残骨。秋夜深深,天气寒冷,有谁会来怜惜呢?真想知道你在这时候是不是也还未曾入眠。

赏析

这首《秋夜曲》描绘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开篇以“蟋蟀啼阶叶飘井”描绘外界的秋景,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紧接着“秋月还来照人影”,月照人影,孤独之感油然而生。“锦衾罗帷愁夜长”通过精美环境与内心忧愁的对比,突出长夜难捱。“翠带瘦断双鸳鸯”以形象的描写,暗示主人公因愁而消瘦以及与所爱之人分离的痛苦。幽兰沾露、落花埋葬的描写,既增添了秋景的凄美,也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结尾“秋深夜冷谁相怜,知君此时眠未眠”直抒胸臆,在冷寂秋夜,表达出对所思之人深深的牵挂和无人怜惜自己的寂寥。全诗情景交融,细腻地刻画出主人公在秋夜的复杂情感,充满了哀怨忧愁的韵味 。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