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
江南三月雨,零此千花色。
啼鹃劝人归,啼莺复留客。
归既不得归,留亦安可留。
闲云及江水,浩荡相与愁。
春风吹百草,草深没行路。
草青客南州,草枯在何处。
人生尽如寄,不如沙上禽。
更听隔溪管,能伤日暮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零:凋零,使……凋零。
- 啼鹃:即杜鹃鸟,常啼叫,其声似“不如归去” ,古人借此表达思归之情。
- 安:怎么,哪里。
- 及:和。
- 浩荡:形容愁绪无边无际。
- 没(mò):淹没。
- 南州:南方地区。
- 寄:寄托,意为人生短暂虚幻,如同暂时寄居世间。
- 管:管乐,这里泛指乐器声。
翻译
江南的三月里细雨纷飞,这雨让千万朵花儿纷纷凋零。杜鹃鸟不住啼叫,仿佛在苦苦劝人早日归乡,而黄莺欢快啼鸣,又好像在挽留客居之人。想要回去却实在无法归去,想要留下又哪里能够安心留下呢?天上的闲散云朵和奔腾的江水,浩浩荡荡的仿佛都有着无尽愁绪。春风吹拂着大片的野草,草儿长得繁茂,淹没了前行的道路。当初草儿青绿时我来到南方,可等到草儿枯黄的时候,我又将身处何方呢?人生如匆匆过客,都像是暂时寄居在世上,倒真不如沙滩上自由自在的鸟儿。此时更听到隔着溪水传来的阵阵乐声,怎能不让人在这日暮时分心生伤感。
赏析
这首《春暮》表达了诗人羁旅漂泊中的复杂心境与对人生的感慨。开篇描绘江南春雨使千花凋零的景象,营造出哀婉且充满愁绪的氛围。“啼鹃”与“啼莺” 一劝一留,形成矛盾冲突,细腻地展现出诗人归留两难的纠结心境。 “闲云及江水,浩荡相与愁”将抽象的愁绪具象化,以景衬情,展现出诗人无尽的忧愁。
“春风吹百草”几句,通过草的荣枯变化,联想到自身漂泊不定的行踪,“草青客南州,草枯在何处”表达出对未来的迷茫。“人生尽如寄”直接抒发对人生短暂虚幻的感慨,认为还不如沙上自由的鸟儿,凸显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无奈。最后以隔溪传来的乐声进一步烘托日暮时分的忧伤情绪,余味悠长,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黄景仁诗歌擅于表达内心惆怅、凄凉之感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