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琼台再次前韵
异乡感节物,聊赴使君请。
层台缥缈间,野旷天宇静。
木落水涵空,氛雾俱远屏。
篱边菊斓斑,远摘带沙泞。
谁云鼓吹雄,谩欲等蛙黾。
短发不胜簪,乌帽倩谁整。
衰颓强追欢,起舞羞顾影。
君忧白昼短,我爱清夜永。
三釂意弥勤,殽酒罄杯皿。
弃置身外事,聊复乐俄顷。
世方汹波澜,我心犹古井。
归来豪兴尽,宴坐朝内景。
明朝汲新泉,旧箧馀赐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琼台:这里指的是高台。
-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高远隐约的样子。
- 涵空:指水映照天空。
- 氛雾:雾气。
- 黾(mǐn):金线蛙。
- 釂(jiào):饮酒尽。
翻译
身处异乡,对季节的景物有所感触,姑且应州郡长官之邀前来。高台在高远隐约之间,原野空旷,天空宁静。树木凋零,溪水映照天空,雾气都已远离消散。篱笆边的菊花色彩斑斓,远处摘取时还带着泥沙。谁说鼓吹之声雄壮,不过是想要如同蛙鸣一般。头发短得难以插上簪子,乌帽不知请谁来整理。衰老颓唐却勉强追寻欢乐,起身跳舞,羞于顾视自己的影子。您忧虑白天时间短暂,我却喜爱清夜的长久。三次饮酒,情意更加殷勤,佳肴美酒,杯盘都已清空。抛开身外之事,暂且享受这片刻的快乐。世间正波涛汹涌,我的心却像古老的水井一般平静。归来时豪迈的兴致已尽,安坐下来面对朝中景象。明天汲取新的泉水,旧箱子里还剩下赐予的茶叶。
赏析
这首诗以重阳节登高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在异乡的感受和心境。诗中既描写了登高所见的景色,如缥缈的层台、空旷的原野、宁静的天宇、凋零的树木、涵空的水、远屏的雾气、斓斑的菊花等,营造出一种高远、宁静、清幽的意境;又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如衰老颓唐中勉强寻欢的无奈,对世间波澜的超脱,以及对内心平静的坚守。
诗中的对比十分鲜明,如“君忧白昼短,我爱清夜永”,通过对时间感受的不同,表现出诗人与他人心境的差异;“世方汹波澜,我心犹古井”,则将世间的动荡与诗人内心的平静相对比,突出了诗人不为外界所动的心境。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情感细腻,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李光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 527篇诗文
李光的其他作品
- 《 世以啄木为珍禽其声至入乐府而海南一种形小而声淫每四五月间飞鸣如蛙蝈至八九月乃已亦名啄木繁声可恶然琼人讹其声为骂秃禽殆得其实因为赋诗 》 —— [ 宋 ] 李光
- 《 失题二首 其二 》 —— [ 宋 ] 李光
- 《 魏子介然甲戌中春不远数百里访予寂寞之滨予方厄穷适此久旱市无鱼肉园乏佳蔬介然处之宴然眷眷不忍舍去予与介然别久介然气貌议论益超然孟夏既望慨然请辞欲归筑室读未见之书科举之文不足学走笔作长句送行且勉使力学志其远且大者仍用喜雨诗韵 》 —— [ 宋 ] 李光
- 《 水调歌头 · 其二过桐江,经严濑,慨然有感。予方力丐宫祠,有终焉之志,因和致道 》 —— [ 宋 ] 李光
- 《 余丈中大自虔还鄱阳弭节豫章南浦亭下相从累日议论慨然志节弥励感叹不足成鄙句送行 》 —— [ 宋 ] 李光
- 《 双泉亭 》 —— [ 宋 ] 李光
- 《 黎人二首 》 —— [ 宋 ] 李光
- 《 新年杂兴十首 》 —— [ 宋 ] 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