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祀分得叶公庙双凫观

春将祠事出门扉,宫殿参差缭翠微。 清晓风烟迷部曲,小蹊桃杏挂冠衣。 叶公在昔真龙去,王令何时白鹤归。 糟魄相传漫青史,独怀千古对容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祠事(cí shì):祭祀之事。
  • 参差(cēn cī):形容建筑物高低不齐的样子。
  • (liáo):缠绕。
  • 翠微(cuì wēi):青翠的山色,泛指青山。
  • 部曲(bù qǔ):古代军队编制单位,这里指随行的队伍。
  • (xī):小路。
  • 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南)。好龙,屋室雕文以龙。真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此为“叶公好龙”的典故。
  • 王令:古代县令的尊称。此句中用来指代当地官员。
  • 白鹤归:表达对仙人归来的期待。
  • 糟魄(zāo pò):糟粕(zāo pò),比喻无用的事物。
  • 容徽:容貌和徽标,这里指叶公庙的神像。

翻译

春天举行祭祀活动,我走出家门,宫殿错落有致地环绕着青葱的山峦。清晨的风烟弥漫着随行的队伍,小路上的桃杏树似乎要把人们的冠服都挂住。叶公往昔遇到真龙却吓得逃走,如今的县令何时能像白鹤归来一样带来祥瑞呢?传说中的糟粕之事在青史上流传,我独自怀着千古的思绪面对叶公庙的神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祀时分的景象以及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一些思考。首联写出了祭祀场所的环境,宫殿与青山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庄严而又秀丽的氛围。颔联通过对风烟和桃杏的描写,增添了几分生动和美感,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在祭祀途中的情景。颈联运用叶公好龙的典故,以及对县令能带来祥瑞的期待,表达了对现实的一种期望和思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传说的感慨以及对叶公庙神像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祭祀的场景、历史的典故和诗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