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五首

茗花浮曾坑,酒泛酌宜城。 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 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 何时郭池晚,照影写閒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茗花:茶树的花。
  • 曾坑(zēng kēng):地名。
  • :斟酒,饮酒。
  • 宜城:古地名,这里指宜城的美酒。
  • 九曲:这里指道路曲折。
  • 汉三明:指汉代的三个名人,他们都叫“明”,在当时很有声望。后世常用“汉三明”来比喻声望卓著的人。

翻译

茶树的花漂浮在曾坑水上,美酒在宜城之酒中泛起涟漪。沿着曲折的西路前行寻找,人们好似汉代的三位名人般出众。千户人家并非没有贤能之人,五言诗徒有空洞的名声。何时在郭池的夜色中,映照身影抒写闲适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游历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描写茗花、美酒以及曲折的道路等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路寻西九曲,人似汉三明”这句,用汉代的名人来比喻同行之人,表现出对他们的赞誉。然而,诗的后两句“千户非无相,五言空有声”,则流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某种感慨,似乎在说虽然有众多人家,但真正的贤能之人未必能得以发挥,而五言诗也可能只是徒有虚名。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在郭池的夜色中,映照身影抒写闲适心情的愿望,体现了他对宁静与自在的追求。整首诗意境清幽,语言简练,既有对景物的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思考。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