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恭公挽词二首

宥密深黄阁,光辉极上台。 藏舟移夜壑,华屋落泉台。 雨绋谁为挽,寒笳故作哀。 伤心具瞻地,无复衮衣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宥密:指深广。宥(yòu)。
  • 黄阁:汉代丞相听事阁及汉以后三公官署厅门涂黄色,也称黄阁。
  • 上台:星名,在文昌星之南。
  • 藏舟:《庄子·大宗师》:“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后用“藏舟”比喻事物不断变化,不可固守。
  • 华屋:华美的屋宇,这里代指高位者的居处。
  • 雨绋:送葬时牵引灵柩的绳索。绋(fú)。
  • 寒笳:凄清的胡笳声。
  • 具瞻:为众人所瞻望,语出《诗·小雅·节南山》:“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 衮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穿的绘有龙的礼服。衮(gǔn)。

翻译

深广地处于丞相之位,光辉至极到达文昌星之南。如同把船藏于夜壑,高位者的居处也如落于泉台。送葬的绳索有谁来牵引,凄清的胡笳声故意发出悲哀之音。伤心于那被众人所瞻望之地,再也不会有穿着龙袍礼服的人到来。

赏析

这两首挽词抒发了对王文恭公逝世的悲痛与哀伤之情。诗中用“宥密深黄阁”“光辉极上台”等词语极力描绘王文恭公曾经的显赫地位,与后面“华屋落泉台”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生命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藏舟移夜壑”这一典故的运用更加深了这种无奈和变化之感。“雨绋谁为挽,寒笳故作哀”则通过对送葬场景的描写,烘托出悲哀的氛围。最后“伤心具瞻地,无复衮衣来”表达了对逝者深深的怀念以及对其离去的惋惜与不舍。整体情感深沉,用词精准,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