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公定河朔漫成八首

直令南粤还归帝,谁谓匈奴不敢王。 愿见推财多卜式,未须算赋似桑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得,致使。
  • 南粤(yuè):古代越族部落名,亦作“南越”,在今广东、广西一带。秦末,赵佗建立南越国,后被汉武帝所灭。这里指南越王赵佗归汉一事,借指南宋恢复失地。
  • 匈奴: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此处借指金兵。
  • :称王,此处指金兵的嚣张气焰。
  • 推财:拿出自己的财产。
  • 卜式:西汉时期的大臣,以畜牧致富,多次捐款资助朝廷。
  • 算赋:汉代的一种赋税制度,此处指沉重的赋税。
  • 桑羊: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大臣,主张盐铁官营,增加财政收入,但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翻译

要使得南方的失地都能回归大宋,谁说金兵就敢如此张狂称王。希望能看到有更多像卜式那样慷慨捐献财物的人,而不希望像桑弘羊那样加重百姓赋税来充实国力。

赏析

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收复失地、重振国威的愿望,以及对百姓的关怀。诗中通过“直令南粤还归帝,谁谓匈奴不敢王”表达了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和对敌人的蔑视。“愿见推财多卜式,未须算赋似桑羊”则体现了诗人希望国家能够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国捐献财物,而不是通过加重百姓赋税的方式来增强国力,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关注和对国家治理方式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意境恢弘,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思想。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