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约登里中莲花峰

青莲界敞白云巅,乘兴难追雪夜船。 孰肯忘怀当闹处,人当慕道向中年。 即翻贝叶吾犹倦,更策筇枝子亦贤。 可是此生凡骨重,丹梯无计一攀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青莲界:佛教中对清净世界的称呼。
  • 贝叶:古代印度人用以写经的树叶。
  • 筇(qióng)枝:一种竹子制成的手杖。
  • 丹梯:指高入云霄的山峰石级。

翻译

清净世界在白云之巅敞开,乘兴也难以追赶上那雪夜的船。谁又肯在喧闹之处忘怀呢,人到中年应当仰慕道义。即使翻阅贝叶我也已疲倦,更拄着筇枝(登山杖)你也是贤能的。只是这一生我这平凡的身躯太沉重,那通往高峰的石级没有办法去攀登一回。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攀登里中莲花峰展开,既表达了诗人对难以触及的清净高远境界的向往,又流露出对自身不能达成目标的无奈。诗中“青莲界敞白云巅”营造出一种高远圣洁的氛围,“乘兴难追雪夜船”则有一些遗憾之意。“孰肯忘怀当闹处,人当慕道向中年”体现了诗人对于在喧嚣中保持对道义追求的思考。“即翻贝叶吾犹倦,更策筇枝子亦贤”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疲惫与对他人执着的认可。最后“可是此生凡骨重,丹梯无计一攀缘”直白地抒发了自己因平凡之躯无法攀登高峰的慨叹。整体意境清幽又略带惆怅,情感表达真挚细腻。

汪炎昶

元徽州婺源人,字茂远。少受学于宋遗民孙嵩。学成,隐居不仕,自称古逸民。时宋亡已久,其衣冠、礼度仍沿宋时旧俗。家贫而至孝。 ► 1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