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市得题名录一册,乃明崇祯戊辰科物也,题其尾一律(庚辰)

天心将改礼闱徵,养士犹传十四陵。 板荡人材科目重,蓁芜文体史家凭。 朱衣点过无光气,淡墨堆中有废兴。 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之会试,因其为礼部主办,故称礼闱。
  • 戊辰科:戊辰这一年举行的科举考试。“戊”读 wù。
  • 板荡:《诗经·大雅》有《板》《荡》两篇,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 蓁芜:荆棘杂草丛生,形容荒凉景象。“蓁”读 zhēn。

翻译

上天之心似乎要改变会试的征兆,培养人才还流传着有十四陵。政局混乱时人才通过科举科目显得更为重要,杂乱荒芜的文体只能由史家来评断。朱衣人点过名字后已没有光彩气息,那淡淡的墨痕堆积中有着兴衰变迁。资格还不高时沧海已经变换,一半成为义士一半成为僧人。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对一本明崇祯戊辰科题名录的感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科举制度的思考以及时代变迁对人才命运的影响。他感叹时局变化,人才选拔的意义和作用也在改变,曾经荣耀的科举如今已失去光芒。通过对题名录的描写,体现出历史的兴衰变化,以及个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无奈。最后“资格未高沧海换,半为义士半为僧”更是深刻地反映出世事的无常和人们命运的多变。整首诗意境深沉,富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对人生的思索。

龚自珍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27岁中举人,38岁中进士。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 ► 72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