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丽 · 冰
所属合集
注释
- 玉壶:玉制的壶,古代诗文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德或美好的境界,这里指清澈的水域。
- 井花:井水的精华,早晨第一次汲取的井水。 潺湲(chán yuán):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 玲珑:精巧细微。
- 鳞堂贝阙:像鱼鳞一样的堂殿、用贝壳建成的宫阙,形容冰景华丽。
- 确荦(què luò):形容山石嶙峋,这里指冰的形状高低不平。
- 玉甃(yù zhòu):用玉石砌的井壁,这里指代冰壁。
- 银屏:镶银的屏风,用于形容冰的洁白如银。
- 万缘:指一切因缘。
- 河淩(hé líng):也称“凌汛”,冬季河流封冻或春季河流解冻时,冰块顺流而下,阻塞河道。
- 四弦:指乐器琵琶等(通常有四根弦),这里泛指乐器声。 颇黎(pō lí):同“玻璃”,这里形容冰块。
- 万梃(wàn tǐng):许多棍棒,梃,棍棒。
- 琴筑(qín zhù):古代的两种弦乐器,琴七弦,筑形似琴,有十三弦。 琮琤(cóng chēng):形容玉石碰击的声音,这里指冰块撞击声。
- 兕(sì):古书上指雌犀牛。
- 京华:京城,这里指北京。 炙手(zhì shǒu ):烫手,形容权贵气焰很盛,权势逼人 。
- 火云蒸:夏日酷热,好像火云蒸腾。
翻译
在那清澈的如美玉制成的壶般的水域中,井水的精华彻底凝结成冰。令人惊讶的是,那水面的涟漪即便有风吹过也难以泛起褶皱,潺潺的流水一夜之间就悄无声息地冻结。这冰是如此精巧细微啊,像是鱼鳞般的堂殿、贝壳般的宫阙那样华丽;又偏偏高低不平,有着玉石砌成的井壁、银白的屏风一般的形状。就如同英烈壮士的赤诚之心,又似佳人肌肤一般,有着同一种的晶莹剔透,仿佛曾经就见识过。
这冰还像是那些飞仙剑侠的清冷,又似万念皆空、心灰意冷的僧人。它全然是被这极度的严寒苦苦冻结、锻炼才形成这般模样。
记得去年冬天,我从芦沟往南下行,返程的船只却被河中的冰凌阻拦。弹奏起的乐器声仿佛将玻璃劈裂,千万根棍棒击打冰块,发出好似琴筑相击的清脆声响。冰块破碎,好像能惊到蛟龙发愁,珠玉飞散、犀牛怒吼,在千里的篷窗内,这情景让梦魂都为之清爽。回过头来浅笑,在京城中那些权势逼人之地,年年夏天都如同火云蒸腾那般酷热。还好有这沿街叫卖的六月凉冰,给人送来了一丝清凉。
赏析
这首词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写冰。上阕开篇就营造出冰的清冷寂静氛围,通过“玉壶”“井花”等意象引入,接着以“涟漪难皱”“一夜无声”等将冰的静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用“玲珑”“确荦”等词和“鳞堂贝阙”“玉甃银屏”的比喻对冰的形态进行细致雕琢,赋予冰华丽精美的形象,并将其与“烈士心”“佳人肌”相联系,增添了冰的情感色泽。又以“飞仙剑侠”“灰冷万缘僧”作比,突出冰的高冷气质和历经严寒锻炼而成的特质。
下阕则通过“芦沟南下”“归舟阻凌”的亲身经历描述冰带来的声响与震撼,“四弦弹、颇黎劈裂,万梃击、琴筑琮琤”生动地从听觉角度刻画冰的声势。“玉骇蛟愁,珠飞兕吼”以夸张浪漫的手法表现出冰的雄浑壮观。最后将冰的清冷与京华的酷热对比,突出冰带来的清凉之感,也隐含着对炎凉世态的一种复杂情绪 。整首词既有对冰的细致刻画,又融入人生经历与感怀,情景交融,极富艺术感染力。

陈维崧
陈维崧的其他作品
- 《 虞美人 秦园小憩 》 —— [ 清 ] 陈维崧
- 《 疏影 · 黄梅 》 —— [ 清 ] 陈维崧
- 《 月中桂 咏丹桂 》 —— [ 清 ] 陈维崧
- 《 念奴娇 冬夜听梧轩题王右丞初冬欲雪图 》 —— [ 清 ] 陈维崧
- 《 隔浦莲近拍 夏日寓吴门花溪草堂与西溟夹水而居赋示西溟 》 —— [ 清 ] 陈维崧
- 《 浣溪沙 逮下为阎牛叟 赋 》 —— [ 清 ] 陈维崧
- 《 菩萨蛮 遥题广陵吴元式棣友堂 》 —— [ 清 ] 陈维崧
- 《 笛家 屡拟过红友郊庄探梅连雨不止词以柬之 》 —— [ 清 ] 陈维崧
相关推荐
- 《 多丽 · 清明兼上巳作 》 —— [ 清 ] 陈维崧
- 《 多丽 · 西湖 》 —— [ 元 ] 张翥
- 《 多丽 》 —— [ 宋 ] 严仁
- 《 多丽 · 题余氏女子绣陈思洛神图,为阮亭赋 》 —— [ 清 ] 陈维崧
- 《 多丽 · 代春人怨 》 —— [ 清 ] 周岸登
- 《 多丽 · 刘公㦷吏部每为余言苏门百泉之胜,冬日行汲县道中,遥望峰峦幽异,未及登眺,感赋一阕,并以寄刘 》 —— [ 清 ] 陈维崧
- 《 多丽 · 为李云田、周少君宝灯题坐月浣花图 》 —— [ 清 ] 陈维崧
- 《 多丽 · 为友生书所见 》 —— [ 元 ] 张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