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誌异 · 卷一 · 偷桃
注释
- 郡试:即府试,明清两代在府城举行的考试。
- 旧例:以往的惯例。
- 藩司:明清时主管一省财赋、人事的官员,即布政使。
- 演春:一种迎春的活动。
- 人语哜嘈(jì cáo):人说话的声音嘈杂喧闹。
- 聒(guō)耳:声音嘈杂刺耳。
- 作剧:表演节目。
- 颠倒生物:使事物颠倒变化,即施展魔术。
- 南面者:指坐在堂上的官员,古代以坐北朝南为尊位。
- 筹之烂熟:谋划得非常成熟周全。
- 万仞(rèn):形容极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 惫(bèi):疲倦。
- 愦愦(kuì kuì):糊涂。
- 罹(lí):遭遇。
- 瘗(yì):埋葬。
- 结草以图报: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 稽(qǐ)首:古时的一种跪拜礼。
翻译
小时候我去郡里参加考试,正赶上春节。按照以往的惯例,前一天,各行各业的商人,会搭建起彩楼,敲锣打鼓地前往藩司衙门,这叫做“演春”。我跟着友人去观看游玩。这一天游人多得像一堵堵墙。大堂上坐着四位官员,都穿着红色的衣服,东西相对而坐。当时我年纪小,也不明白他们是什么官职。只听到人们说话嘈杂喧闹,鼓吹的声音很刺耳。忽然有一个人,带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孩童,挑着担子走上前来,好像要说些什么;众人声音嘈杂,也听不到他们在说什么。只看到堂上的官员们在发笑。接着就有一个穿青衣的人大声命令他们表演节目。那个人听到命令后就问:“表演什么节目呢?”堂上的官员们互相看了看,交谈了几句。然后一个小吏下来询问艺人擅长什么。艺人回答说:“我能使事物颠倒变化。”小吏把这话禀告给官员。过了一会儿小吏又下来,命令他们取来桃子。艺人答应了一声,脱下衣服盖在竹箱上,故意做出埋怨的样子说:“官长真是不通情达理啊!坚冰还没有融化,哪里能得到桃子呢?不去取吧,又怕惹堂上老爷们发怒。这可怎么办!”他的儿子说:“父亲已经答应了,又怎么能推辞呢?”艺人惆怅了好一会儿,才说:“我已经考虑得很周全了。初春积雪还在,人间哪里能找到桃子呢?只有王母娘娘的园子里,四季的桃子都不凋谢,或许那里会有。必须到天上去偷,才可以得到。”儿子说:“呀!天可以顺着阶梯爬上去吗?”艺人说:“我有办法。”于是他打开竹箱,拿出一团绳子,大约几十丈长,整理好绳头,向空中扔去;绳子就直直地悬在半空中,好像有什么东西把它挂住了。不一会儿,越扔越高,渐渐消失在云中;手中的绳子也都扔完了。于是艺人呼唤儿子说:“儿子过来!我年老体弱,身体笨重,爬不上去,得你去一趟。”说完就把绳子递给儿子,说:“拿着这个就能爬上去。”儿子接过绳子,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埋怨说:“爹爹你也太糊涂啦!就这么一根细细的绳子,却要我顺着它爬上万丈高的天空。要是半道上绳子断了,我的尸骨都不知道在哪里!”父亲又哄又拍地说:“我已经答应了人家,后悔也来不及了。麻烦儿子走一趟吧。儿子别难过,要是偷到桃子,一定会有百金的赏赐,到时候给你娶一个漂亮媳妇。”儿子这才拿着绳子,盘旋着往上爬,手移动脚跟着,就像蜘蛛顺着丝爬行一样,渐渐进入云霄,看不到了。过了好久,他摘下一个桃子,像碗口那么大。艺人很高兴,拿着桃子献给堂上官老爷。堂上的人传看了很久,也分辨不出是真是假。忽然绳子掉落在地上,艺人惊慌地说:“糟啦!有人在上面把我的绳子截断了,我儿子可怎么办呀!”过了一会儿,有个东西掉了下来。一看,是他儿子的头。艺人捧着儿子的头哭着说:“一定是偷桃子的时候被看守的人发现了,我儿子死了呀!”又过了一会儿,一只脚掉了下来;没多久,肢体纷纷掉落,全都掉下来了。艺人悲痛万分,把肢体一一捡起来放进竹箱里,合好箱盖,说:“我就这一个儿子,每天跟着我走南闯北。如今遵从严命,没想到遭遇这么凄惨的事!我应当背着他去埋了。”于是他走上大堂,跪着说:“因为偷桃子的缘故,我的儿子死了!要是大人们可怜小人,帮我安葬儿子,我一定会感恩报答!”坐在堂上的官员们大为惊讶,纷纷赏赐银子。艺人接过银子缠在腰间,然后敲着竹箱喊道:“八八儿,不出来谢赏,还等什么呢?”忽然一个蓬头小孩用头撞开竹箱盖子钻了出来,朝着北面磕头,正是他的儿子。因为这个戏法太神奇了,所以至今我还记得。后来听说白莲教能表演这种法术,我猜测这个人是不是白莲教的后代呢?
赏析
《偷桃》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奇文。文章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场精彩绝伦又带有奇幻色彩的魔术表演。开篇介绍故事背景,简单几笔勾勒出热闹的“演春”场景,为下文魔术表演的展开营造出欢快却又神秘的氛围。
在对偷桃魔术表演过程的描述中,情节一波三折。从艺人假装为难不能取桃,到用神奇的绳子搭建通往“天上”的通道,儿子攀爬消失在云端取桃,再到儿子不幸“遇难”肢体掉落,直至最后孩子又神奇出现,整个过程悬念迭起、扣人心弦。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如对艺人、儿子对话和神态的刻画,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场神奇表演。
同时,故事也展现出浓厚的奇幻色彩与神秘氛围,带有鲜明的聊斋特色,反映出古代民间艺人所拥有的高超技艺和智慧,以及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想象和敬畏。此外,文末对其是否为白莲教苗裔的猜测,又给故事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历史文化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