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
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
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
辛苦谁为情,游子值颓暮。
爱似庄念昔,久敬曾存故。
如何怀土心,持此谢远度。
李牧愧长袖,郄克惭躧步。
良时不见遗,丑状不成恶。
曰余亦支离,依方早有慕。
生幸休明世,亲蒙英达顾。
空班赵氏璧,徒乖魏王瓠。
从来渐二纪,始得傍归路。
将穷山海迹,永绝赏心悟。
拼音
注释
永初:宋武帝(刘裕)年号。刘裕已在五月去世,少帝刘义符即位,尚未改元,故仍称永初。
之郡:到永嘉郡(就职)。据《宋书》载,少帝即位后,将谢灵运贬出京城做永嘉郡(今浙江温州市)的太守。
初发都:从刘宋首都建康(今南京)开始出发。
赏析
从义熙元年(405)到八年(412),谢灵运一直由于谢混的关系,在与刘裕不和的刘毅部下先后任记室参军、卫军从事中郎等职。刘毅被诛,他虽未被直接牵连,可是已被刘裕看作是不可重用之人。此后他历仕太尉参军、秘书丞、谘议参军、中书郎、宋国黄门侍郎等,元熙元年(419)因杀与他小妾通奸的桂兴而被弹劾免官。永初元年(420),刘裕禅晋,改国号为宋。灵运被降爵为康乐县侯。次年授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为了谋取朝中的权要地位,灵运与有夺位野心的刘裕次子刘义真一拍即合,加上颜延之、慧琳等人相互吹捧,很快形成了一个政治色彩颇浓的小圈子。《宋书》本传说“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谢灵运)自谓才能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并许得志之日,以灵运、延之为相。可是随着永初三年(422)太子义符即位,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等辅政,他很快就因“构扇异同,非毁执政”而被“出为永嘉太守”。
这首诗即写于离开京都建康、前往永嘉赴任时。为了记述当时离京的季节和对在京亲友的思念,以及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于是创作了这首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述职:向天子陈述职守。
- 阑暑:残暑,指暑气将尽。(“阑”,lán)
- 理棹:整治船只,准备出发。
- 金素:指秋天。古人以五行配四时,秋属金,其色白,故称。
- 澄:清澈,明净。
- 夕阴:傍晚的阴云。
- 火旻(mín):秋日的天空。
- 颓暮:衰落,衰老。
- 怀土:眷恋乡土。
- 远度:远行,长途跋涉。
- 李牧:战国时赵国名将,这里以李牧的典故,说自己惭愧没有李牧那样的才能。
- 长袖:指舞蹈时的长袖,这里指李牧善于指挥作战,如舞蹈般自如。
- 郄克:春秋时晋国大夫,跛足,在齐国受辱。这里以郄克的典故,说自己惭愧没有郄克那样的勇气。
- 躧(xǐ)步:趿着鞋走。
翻译
到了向天子陈述职守的期限,这时残暑将尽,我整治好船只,准备在秋天出发前往郡所。秋天的江岸,傍晚的阴云使水面显得清澈,秋日的天空中,早晨的露水像一团团的雾气。一路辛苦,这种心情又能向谁诉说呢?我这游子已到了暮年。心中的爱意就像庄子思念往昔一样,长久的敬意依然存在。可是我为何还眷恋乡土呢?只能带着这种心情去答谢这一次的远行。我惭愧自己没有李牧那样的指挥才能,也惭愧没有郄克那样的勇气。好在好时光没有抛弃我,即便我状态不佳,也不至于太糟糕。我说自己也是身心憔悴,早就对远方有所向往。有幸生活在这圣明之世,承蒙英明豁达之人的眷顾。我空有像赵氏璧那样的才能,却像魏王瓠一样徒然无用。从来此已经将近二十年,现在才得以踏上归乡之路。将要去探寻山海的踪迹,从此永远断绝了那赏心悦目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是谢灵运在前往郡所的途中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复杂的心情。诗的开头描述了出发的时间和背景,残暑将尽,秋季来临,他踏上行程。接下来,他抒发了旅途的辛苦和自己的衰老之感,以及对乡土的眷恋之情。然后,他通过引用李牧和郄克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自身才能和勇气的惭愧。诗中也提到了自己虽有不足之处,但好在时光未弃,情况不算太糟。他还感慨自己生活在圣明之世,却感到才能未得充分发挥。最后,他提到将近二十年才得以踏上归乡之路,并且此次出行将远离美好的景致,心中充满了遗憾。整首诗意境苍凉,情感深沉,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前途的迷茫和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