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片石居
所属合集
注释
- 昭庆:寺庙名。
- 精庐:学舍,读书讲学之所。这里指精致的房舍。
- 涤(dí):洗去污垢。
- 桃花港:地名。
- 石函桥:桥名。
- 李邺侯:李泌(bì),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 塍(chéng):田埂。
- 埂(gěng):田间稍稍高起的小路。
- 笕(jiǎn):连接起来引水用的长竹管。
- 鸥鹫(ōu jiù):鸥鸟和鹫鸟。
- 汀莎(tīng suō):水边的莎草。
- 稀荷:稀释的荷花酒。
- 塘栖:地名。
- 《白苎(zhù)歌》:乐府吴舞曲名。
翻译
从昭庆寺沿着湖向西走,是餐香阁,如今叫片石居。楼阁和精致的房舍,都是文人雅士的别墅。那临近湖边的一带,有酒楼茶馆,房屋高大宽敞面朝湖面,不但让人心情开阔,也觉得日月格外清朗。张谓说“白天行走不满足于湖周围的山,夜晚闲坐不满足于湖中的月”,这句话把这种感受都说尽了。再往前去就是桃花港,那上面是石函桥,是唐代刺史李邺侯所建造的,设有水闸用来排泄湖水进入古荡。沿着东西马塍、羊角埂,到归锦桥,湖水分为四路。白居易记载说:“北面有石函,南面有笕,放湖水一寸,可以灌溉五十多顷田地。”水闸下面都是石头,露出水面的部分像骨头一样嶙峋,水流出来很急。
徐渭《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词的内容为:今晚的月亮比其他夜晚更加明亮,杨柳和荷花在夜色中显得美好但又匆匆消逝。鸥鸟和鹫鸟像在白天一样不睡觉,船经过时,向前行驶惊动了几处水边的莎草。拿着竹筒盛的酒寻找稀释的荷花酒,唱完了塘栖的《白苎歌》。天空为女子的红妆重新展开镜子,像磨过一样,渐渐地照着那胭脂,无奈颜色还是褪去了怎么办。
赏析
这段文字描绘了西湖中路的片石居及周边的景色,展现了这里的优美风光和独特氛围。张岱通过对湖边酒楼茶馆的描写,表现出此地令人心旷神怡的特点。文中还提到了桃花港、石函桥等景点以及湖水的分流和灌溉作用,增添了历史文化的内涵。
徐渭的词《八月十六片石居夜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在片石居附近泛舟的情景。词中通过对月亮、杨柳、芙蓉、鸥鹫、汀莎等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饮酒唱歌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既美好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月倍此宵多”写出了当晚月亮的明亮,“杨柳芙蓉夜色蹉”则表现了美好时光的短暂。整首词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富有艺术感染力。

张岱
张岱的其他作品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苏公堤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三 · 丝社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总记 》 —— [ 明 ] 张岱
- 《 陶庵梦忆 · 卷一 · 天台牡丹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关王庙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小蓬莱 》 —— [ 明 ] 张岱
- 《 蝶恋花 为祁世培作 远隔新晴 其十二 古岸芙蓉 》 —— [ 明 ] 张岱
相关推荐
- 《 西湖梦寻 · 卷三 · 西湖中路 · 孤山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一 · 西湖北路 · 智果寺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飞来峰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南高峰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岣嵝山房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西溪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四 · 西湖南路 · 一片云 》 —— [ 明 ] 张岱
- 《 西湖梦寻 · 卷五 · 西湖外景 · 胜果寺 》 —— [ 明 ] 张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