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译文
注释
- 祔(fù):合葬。
- 圹(kuàng):墓穴。
- 鞅鞅(yāng yāng):因不平或不满而郁郁不乐。
- 祖姑:丈夫的祖母。
- 服玩:衣服和佩饰、玩物等。
- 鬻(yù):卖。
- 勖(xù):勉励。
翻译
治平三年夏天,苏府君在京城去世,我司马光前去吊唁。苏轼和苏辙这两个孤儿哭着说:“现在我们要将先父的灵柩送回蜀地安葬。蜀地的合葬之俗,是在同一坟地但不同墓穴。之前我们母亲夫人下葬时,没有给她写墓志铭,您为我们给她的墓穴写一篇墓志铭吧。”接着说:“母亲的品德,不是一般人能了解的,希望能听听大致情况。”两个孤儿呈上他们母亲的事迹拜请我司马光。我拜受后,退下来整理如下:夫人姓程氏,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十八岁时嫁到苏氏。程氏家境富裕而苏氏极其贫穷。夫人进门后,操持妇女的职责,孝顺恭敬、勤劳节俭。族人围着看她,没有丝毫骄横之气或可指责挑剔的样子,因此大家都认为她很贤德。有人对夫人说:“你父母并不缺少钱财,凭借父母对你的疼爱,如果你去请求,应当没有不答应的。为何甘愿吃这些粗糙的食物,难道不可以说一句话吗?”夫人说:“是这样。凭我去请求父母,确实没有不行的。但万一让人说我丈夫是靠求别人来养活他的妻儿的,那该怎么办?”最终也没有请求。当时丈夫的祖母还在堂,年老且性情严厉,家人从堂下走过,鞋子发出杂乱的声音,就已经害怕获罪。只有夫人能顺应满足她的心意,祖母见到她必定很高兴。 苏府君二十七岁还不学习,有一天感慨地对夫人说:“我审视自己,现在还可以学习。然而全家要靠我生活,学习就会耽误生计,怎么办?”夫人说:“我想跟你说这话很久了,就怕你是因为我而学习!如果你有志向,因为生计牵累我也可以。”随即拿出所有的服饰佩饰和玩物卖掉来维持生计,没几年就变成了富裕之家。苏府君从此能够专心求学,最终成为大儒。夫人喜欢读书,都能明白其中的大义。苏轼、苏辙年幼时,夫人亲自教导他们,经常告诫说:“你们读书,不要学那些只追求功名的人,仅仅只想用书生的名号来出名而已。”时常引用古人的名节来激励他们,说:“你们如果能为正道而死,我也没有悲伤。”不久,两个儿子同年考中进士,又一起考中贤良方正科。苏辙回答皇帝的话尤其恳切正直令人吃惊,这是因为夫人平时勉励他。 开始夫人看到家中财产已有富余,于是感叹说:“这难道就是所说的福吗!不停下来的话,将会愚蠢地害了我的子孙。”于是寻找同族亲戚中贫穷的人,都为他们操办婚嫁和扶持他们立业。乡里人有急难的,也时常周济他们。等到她去世时,家里没有一年的积蓄。夫人在嘉祐二年四月癸丑日在乡里去世,享年四十八。苏轼在朝中为官后,追封她为武阳县君。唉,妇女柔顺足以使家族和睦,智慧能力足以使家庭齐整,这已经很贤德了;更何况像夫人这样,能开导辅助成就她的丈夫、儿子,使他们都凭借文学在天下显要,不是见识谋略高远卓绝,能做到这样吗?古代的人说拥有国家和家庭的,其兴衰没有不是以家中妇女为根本的,现在从夫人这里更加看到古人的话是可信的。
赏析
这篇墓志铭详细记述了程氏夫人的诸多品德和事迹。她在贫困时安于俭朴,不依靠父母的财富;支持丈夫求学,成就了其学业;对子女的教育极为重视,培养出了优秀的儿子。她不仅自身贤淑,还对家族和他人有诸多善举,家族和睦、扶危济困。文章体现出程氏夫人在品德、智慧和奉献等方面的卓越,展现出一位令人敬仰的女性形象,也从侧面反映了良好的家教和妇女的重要作用对一个家庭、家族的深远影响。整体上,文字朴实真挚,生动地刻画了程氏的伟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