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独酌

招得榴花共一觞,艾人笑杀老夫狂。 子兰赤口禳何益,正则红船看不妨。 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 一生幸免春端帖,可遣渔歌谱大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榴花:石榴花,这里石榴花开于端午时节。
  2. 一觞(shāng):一杯酒。 :酒杯,这里作量词用。
  3. 艾人:用艾草扎成的人形,端午节时挂在门上以辟邪。
  4. 子兰:战国时楚国贵族,曾使楚怀王疏远屈原。
  5. 赤口:旧时迷信,指会带来口舌是非的凶煞。 禳(ráng):祈祷消除灾殃。
  6. 正则:屈原的字。
  7. 红船:这里指端午节竞渡的龙舟,颜色鲜艳似红船 ,与纪念屈原有关。
  8. 团粽:即粽子。
  9. 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端午节时人们常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在檐下。
  10. 么生香:怎么这样香。 么生:怎么,多么。
  11. 春端帖:古代在立春之日用黄纸书写宜春之语,贴于宫中,谓之春端帖。这里借指与官场应酬相关的文字。
  12. 大章:古乐章名,这里可理解为伟大的篇章。

翻译

我招来石榴花一起共饮一杯酒,那艾草扎成的小人像是在笑话我这老头子太过痴狂。像子兰那样的小人搬弄是非,就算祈祷消除灾殃又有什么益处?而缅怀屈原,看看那竞渡的红船又何妨。明天这粽子便没了味道,可是菖蒲今日却是这般的清香。我这一生庆幸没有卷入那些宫中节令应景文章的应酬之事,就且让那江上的渔歌来谱写出伟大的篇章吧。

赏析

这首诗围绕端午节展开,笔触细腻而情感丰富。首联,诗人别出心裁地邀请榴花共饮,“艾人笑杀老夫狂”一句诙谐又有趣,以拟人的手法描绘艾人“笑话”自己,营造出轻松又独特的氛围。颔联通过对历史人物对比,以子兰的奸佞和屈原的高洁相对比,指出奸佞小人的行为就算想通过迷信方式去化解也毫无意义,而纪念屈原的舟船竞渡却是充满意义。颈联以味觉和嗅觉的反差,“团粽明朝便无味,菖蒲今日么生香”,通过端午食物和植物的变化,感知时光的流转,又传递出当下的愉悦。尾联更是直抒胸臆,表达庆幸自己远离官场无聊的应酬,愿意让自然的渔歌谱写成壮丽的篇章,体现出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自在生活的心境。整首诗将节日的风土人情与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其中,展现了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又富有内涵的风格特点 。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