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杂咏

苏堤万柳锁蘼芜,穿荻渔舟或有无。 湖光山色涵幽绿,谁解寻幽领里湖。 翠盖红裳荡碧漪,平湖亭榭到苏祠。 他年再订西湖约,记取荷花大放时。 僵厓万木少人经,绝爱东冈放鹤亭。 积雨磴阴填落叶,夕阳柳下击游舲。 百亩荷花占十洲,里湖深处结红楼。 琉璃世界饶消受,更傍苏堤棹小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蘼芜:mí wú,一种香草名。

翻译

  • 苏堤上万千柳丝锁住了蘼芜,穿越荻草的渔船时而有时而无。湖光山色蕴含着幽深的碧绿,谁能理解去探寻幽静的里湖。
  • 翠绿色的车盖和红色的衣裳在碧绿的水波中飘荡,从平湖的亭台楼榭一直延伸到苏祠。未来再约定游览西湖,记住要在荷花大规模开放的时候。
  • 陡峭如僵死的悬崖边万木很少有人经过,最喜爱东边山冈上的放鹤亭。长时间下雨石阶的背阴处填满了落叶,夕阳在柳树下击打游船。
  • 上百亩的荷花占据了十个小洲,里湖的深处搭建起了红色的楼阁。这琉璃般的世界很值得享受,还可以靠着苏堤划着小船。

赏析

这组诗描绘了西湖的美丽景色和独特风情。诗中既有对苏堤、里湖、荷花等具体景物的细腻刻画,如“苏堤万柳锁蘼芜”“百亩荷花占十洲”,展现出西湖的自然风光之美;又有对亭榭楼阁等人文景观的描写,如“平湖亭榭到苏祠”,增添了西湖的文化韵味。诗人通过生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表达了对西湖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重游此地的期待。每一首诗都像是一幅优美的画卷,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西湖的迷人魅力。

康有为

康有为

清广东南海人,初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更甡,别署西樵山人、天游化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十四年,首次上书光绪帝,建议变法。后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倡今文经学,借鼓吹孔子托古改制,言变法改良。二十一年《马关条约》签订,有为联合在京会试举人一千三百余人上书清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中进士,授工部主事,不就。组织《强学会》,编印《中外纪闻》等,鼓吹变法维新。二十四年,得光绪帝召见,促成“百日维新”。戊戌政变起,逃亡国外。后持保皇立场,反对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后,曾与张勋共谋复辟帝制。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等。 ► 1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