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辛化光
浓阴结秋意,疏林啸松声。
时节感壮怀,挈酒慰友生。
友生冰玉士,节行映古清。
十五簪儒冠,四十无华缨。
家贫道弥富,身困誉益荣。
殷勤数宾侣,足趋颜巷轻。
高斋面幽圃,脩筠拥轩楹。
班班寒露丛,竟吐篱下英。
食具简且洁,盘蔬亦晶明。
饮适言笑和,至乐不乱情。
郁然兰芷芬,薰灼通心诚。
因嗟朝市间,利欲空自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友生:朋友。
- 冰玉士:像冰玉一样高洁的人。
- 簪(zān):戴。
- 儒冠:古代儒生戴的帽子。
- 华缨:彩色的帽带,这里代指官帽。
- 道:这里指道义、品德。
- 弥:更加。
- 高斋:高雅的书斋。
- 脩筠(xiū yún):长长的竹子。
- 兰芷芬:兰草和白芷的香气。
- 薰灼:香气熏染。
翻译
浓密的树荫凝结着秋意,稀疏的树林传来阵阵松涛声。这个时节让人感慨壮阔的心怀,提着酒去慰藉朋友。朋友是高洁如冰玉般的人,他的节操品行映照出古朴的清正。十五岁就戴上了儒冠,到四十岁还没有华美的官帽。家境贫寒道义却更加富足,自身困顿名誉却更加荣光。频繁招待宾客友人,足以让颜回陋巷的那种轻视富贵的行为更受尊崇。高雅的书斋面对着幽静的园圃,修长的竹子围绕着屋柱。鲜明的寒露聚集成丛,竟然在篱笆下绽放出花朵。饮食器具简单又干净,盘中的蔬菜也晶莹明亮。饮酒适度言语欢笑和谐,最大的快乐也不紊乱心情。浓郁得如同兰草白芷的香气,熏染着直达内心的真诚。因此慨叹在朝廷市井之间,利欲只是徒然自相争斗罢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与友人相聚的场景和对友人品德的赞美。诗中通过对秋景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肃穆又带着淡淡忧愁的氛围。“友生冰玉士,节行映古清”等句,突出了友人高洁的品质。同时,描写了友人虽生活贫寒但品德高尚的形象。聚会的环境优雅,饮食简单却美好,大家饮酒欢笑,心情愉悦而不紊乱,表现出一种质朴而真诚的氛围。最后对世俗中利欲争斗的慨叹,更凸显了与这种简单美好生活形成的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纯洁真挚友情和清正品德的向往与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