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堆

玻璃盆中金作堆,药房桂栋中天开。 洞庭无底蛟蜃恶,君不唤我那能来。 旁船守风四十日,我行昨夜到磊石。 山头望君乞杯珓,僮仆欢呼得头掷。 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 秋光净洗八百里,亭午投君庙前泊。 斩牲酾酒报君德,君今清都岂其食。 聊须醉饱撑船侬,明日依旧行南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玻璃盆:形容湖水清澈平静如玻璃制成的盆子,这里指代洞庭湖。
  • **金作堆:指金沙堆,是洞庭湖中的小岛,在诗里描绘像金色的沙堆在湖中。 **
  • **药房桂栋:“药房”是用白芷等香草装饰的房屋,“桂栋”是用桂木做的栋梁 。形容金碧辉煌的建筑,这里指金沙堆上的神庙。 **
  • **中天开:在天空中敞开,形容神庙高耸宏伟。 **
  • **蛟蜃(shèn)恶:蛟和蜃都是传说中的水中怪物,这里形容洞庭湖水底环境险恶,怪物横行。
  • **旁船:即傍船,靠着船,指停船。
  • **守风:等待适合开船的风 。
  • **磊石:磊石山,在洞庭湖东岸。 **
  • ****珓(jiào):杯珓,一种占卜工具,用蚌壳或形似蚌壳的竹木片做成,向神祷告后扔在地上,根据其俯仰来判断吉凶。
  • **头掷:掷杯珓得到的最好结果,表示神明允许。 **
  • **旗脚:旗帜的下边,这里代指风向改变 。
  • **亭午:正午。
  • **酾(shī)酒:滤酒,这里指倒酒祭祀 。
  • **清都:传说中天帝居住的地方,这里说神已位列仙班。

翻译

洞庭湖平静清澈如玻璃盆子,中间金沙堆金光熠熠。那金沙堆上的神庙金碧辉煌,高耸的庙宇如同在天空中敞开。洞庭湖水深不见底,水底有凶猛险恶的蛟龙和蜃怪,若不是您召唤,我怎么能来到此地。

我靠着船等待顺风已经四十日,昨晚我航行到了磊石山。在山头我向着您的神庙祈求占卜,僮仆们欢呼雀跃,因为掷杯珓得到了最好的结果。

二更天时南风转了方向,我们敲鼓开船出发,等到天亮时晓星已经落下。秋天纯净的湖光水色,将八百里洞庭洗净。正午时分,我们的船停泊在您的庙前。

杀牲滤酒来报答您的恩德,您如今位列仙班在清都,哪里会享用这些祭品。只希望让我酒足饭饱,我继续撑船前行,希望明天依旧是南风送我顺利前行。

赏析

这首诗是张孝祥在洞庭出行的记述。诗的开篇以形象生动的比喻开篇,用“玻璃盆”和“金作堆”生动勾勒出洞庭湖水的澄澈和平静以及金沙堆的独特景致,神庙的描写“药房桂栋中天开”给人以崇高宏伟之感。诗人用“蛟蜃恶” 渲染出洞庭湖水的神秘与危险,增添了一份奇幻色彩。

诗的中间部分细致描绘了出行的经历,守风四十日的焦急等待,掷珓占卜等细节描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当时又期待又紧张的心情。而“二更南风转旗脚,打鼓开船晓星落”气势磅礴,描绘出抓住时机启航的兴奋和豪情。

结尾处祭神的画面以及诗人直白的想法,把现实与神话,愿望与行动融合在一起,“君今清都岂其食”又带有一些幽默调侃。整首诗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完整地讲述了一次充满波折但又充满希望的洞庭之行,生动地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期待顺遂的心境以及善于发现自然之美的情怀 。

张孝祥

张孝祥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字安国,别号於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 ,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祕阁、淮南转运判官。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张孝祥廷试,高宗(赵构)亲擢为进士第一,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由于上书为岳飞辩冤,为权相秦桧所忌,诬陷其父张祁有反谋,并将其父下狱。次年,秦桧死,授祕书省正字。历任祕书郎,著作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宋孝宗时,任中书舍人直学士院。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张浚出兵北伐,被任为建康留守。又为荆南湖北路安抚使,此外还出任过抚州,平江,静江,潭州等地的地方长官,颇有政绩。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以显谟阁直学士致仕。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于芜湖病死,葬南京江浦老山,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词,才思足敏,词风清俊爽朗,佳处直逼东坡。史称其「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念奴娇·过洞庭》见其本领。今存《於湖集》四十卷、《於湖词》一卷。《全宋词》辑录其词二百二十三阕。 ► 636篇诗文